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乙型脑炎
编号:10233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http://www.100md.com 2000年3月22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病原学及发病机理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的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病学及预防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终身免疫。故发病多为儿童。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小流行。自从疫苗接种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见。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居室通风好,消毒衣物。对带菌者给予药物治疗。对可疑病人应予观察或治疗。可用磺胺嘧啶2g/日,小儿100mg/kg/日,分2次服用,同时用等量碳酸氢钠口服,连用3~5天,或者用磺胺异恩暖,成人每次2片,口服,儿童酌减,连服3~5天。流行期外出带口罩,减少集会,加强人群集中区的预防工作。目前国内仍采用磺胺药作大规模预防,但国外已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或两药合用。为减少发病率,控制流行,我国已广泛地运用A群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主要用于6月~15岁儿童,收到显著效果。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

    ① 普通型:占病例的90%。急性起病,有寒战、高热、头痛、身痛和呕吐,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窖点、窟斑。1~2日后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及脑膜刺激症(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严重者出现谚妄、昏迷。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自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痛哭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当门饱满有助诊断。

    ② 暴发型:此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体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其突出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精神极度萎摩,有面色苍白,四肢服冷,皮肤出现花纹,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略增加或正常。血培养及淤点涂片为阳性。暴发脑炎型,其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终发生脑疝,呼吸衰竭。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炎型症状者为混合型,病死率极高。
, 百拇医药
    ③ 轻型: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涂片染色可发现病原菌,此型多见于儿童。

    ④ 慢性败血症型:很少见,多为成人,迁延数月之久,以发热、皮疹、关节病变为特征,少数有肝大,多次血培养至高点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治疗

    ① 普通型:磺胺嘧啶仍为首选药物,成人首次剂量2g,以后每4~6小时1g,小儿100~200mg/kg/日分次日服或静脉注射,5~7日为一疗程。加服等量碳酸氢钠,用药24~48小时症状不好改用青霉素G或其它。国外多以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

    ② 暴发型:治疗尽早静脉推注大剂量青霉素G20万u/kg/日,可每小时静推青霉素钠盐100万u,或持续静脉滴入。5~7日为一疗程,除抗菌治疗外,还要积极的抗休克及防止DIC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炎型的要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和呼吸衰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