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基因治疗
编号:103945
基因治疗离我们有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00年6月7日
     去年9月,一位18岁的美国青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基因治疗中心接受治疗时不幸死亡,成为被报道的首例死于基因治疗的患者。此事经媒体传播,在全球引起很大反响。原本在人们心目中就十分神秘的基因治疗变得更加神秘。

    实际上,基因治疗并不神秘,它只是像其他任何尖端科技一样,在应用之初的确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美国青年之死,虽令世人感到惊异,但却并未出乎科学家的意料。

    基因作为机体内基本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美丑、高矮,而且它的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异常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病,目前适于用一个正常的基因去代替缺陷基因或消除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因此基因治疗又被称为“分子外科”。1990年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Anderson和Blase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用反转录病毒导入人自身T淋巴细胞,经扩增后输回患者体内,成功治愈一位由于ADA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异常的4岁女孩。自此,全世界掀起了基因治疗研究的热潮。基因治疗的内容也由单基因遗传病扩大到多基因的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世界已有387个方案进入临床试验,病例数达3278例,其中中国有临床方案两个,病例数14例。
, http://www.100md.com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因治疗研究专家顾健人教授在北京的一次学术讲演中,将基因治疗的发展划分为3个历史阶段,即1980~1989年的“准备期”、1990~1995年的“狂热期”和1996年之后的“理性期”。他说,1990年的首例基因治疗应用获得成功带来了医学生物学领域的一片狂热。以美国为例,在短短数年内,就有100多个临床方案经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从专业刊物到一般媒体,给人的印象是基因治疗即将成为临床治疗中一种成熟的方法。这里既有科学家的盲目乐观,又有企业界和媒体的“推波助澜”。科学家在前10年所作的储备在这时几乎倾囊而出,其中一些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取得疗效的方案也过早地进入了临床试验。这种狂热也从国外传至国内。顾健人认为,由于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困扰。

    国内外专家指出,基因治疗要取得突破,必须解决3个关键问题: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以及更多更好的治疗基因。其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功能基因(“治疗基因”)导入(运送)体内,并到达特定的靶细胞,从而能在该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这是决定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它对于恶性肿瘤治疗尤为重要。专家说,无论是体内途径还是体外途径的基因运送都需要一种安全、无毒的工具,这种工具被称作“载体”。
, 百拇医药
    目前,世界各国绝大多数的基因治疗所用载体主要是病毒载体。科学家发现,病毒侵染人体细胞时能将自身的基因组携带到细胞内,并利用人体细胞内物质完成自身繁殖。利用这一特性,科学家将病毒基因组中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去掉,保留其携带基因组进入人体细胞的功能,再“组装”上理想的功能基因(“治疗基因”)即构成一种病毒载体。在单基因遗传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功不可没。但是人们又发现,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由于病毒载体进入人体后,分散于各种组织,进入肿瘤细胞甚少,因而严重影响了疗效。为此,近年来各国竞相研究能够高效、靶向地将功能基因(“治疗基因”)运送到人体特定细胞中去的非病毒载体系统。1999年4月,法国科学家报道了应用电脉冲结合肌肉注射裸DNA,可使外源基因在骨骼肌内高效表达。1998年,我国的顾健人教授及其同事成功设计出一种新的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向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动物实验证实,它能够高效地将“治疗基因”导入癌细胞并在癌细胞中表达而杀灭癌细胞。目前他们已申请国际专利,并加紧进行临床前各项实验。各国的研究进展表明,非病毒型载体将大放光彩。
, http://www.100md.com
    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指出:“21世纪的医疗革命将取决于基因治疗研究的成功。”1995年以后,基因治疗从狂热转入理性化的正常轨道,但业内人士指出,基因治疗研究绝没有冷却。据统计,从1996~1999年,全球的基因治疗临床方案增加了一倍,治疗病人数也增加了一倍。从投资来看,除政府投资外,企业界的热情有增无减,仅1996年一年企业界的投资为1990~1995年5年的总和。目前每年的总投资仍在10亿美元左右。据专家预测,在21世纪前10年,将会有一部分临床试验方案取得疗效。第一批基因治疗的产品可能上市。

    值得提请人们注意的是,在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调控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基因治疗的风险仍是相当大的。而基因治疗要实现大的跨越,将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取得大的突破。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基因治疗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起点不低,只要扎实苦干,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一定会大有可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