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领域革故鼎新三板斧
引进"鲶鱼效应",击活一潭死水
在大商场相对集中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商战"的硝烟,在一次次白热化的竞争中,消费者总是"渔翁得利"。但是在大医院集中的地方却总是静悄悄的,甚至门对门的大医院都不会去诚惶诚恐地争请病人进门,更谈不上小心翼翼地培养"回头客"了。于是,你走进医院,挂号、就诊、检查、划价、交费、取药、治疗,每个慢悠悠的"关口"都按部就班地等在那儿。输液时,护士挂上水就不再露面,水挂完了你得去请她,有时请一遍还不够。看病时,如果大夫的"熟人"大驾光临你就要靠边,不论他是来闲侃还是来"加塞儿"---医院的里里外外犹如一潭死水。
这一潭死水是怎么形成的呢?除了以药养医,主要还有以下原因。
其一,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下,患者只能选择一两个医院就医,于是他们至少要选一个大医院,所以大医院总是门庭若市。其二,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合理,我国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大医院,使患者不得不动辄就往大医院跑。其三,医院本身的性质含混不清。我国现有医疗机构中的绝大多数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其主体属于非营利性质,但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医院出现了"一院两制"或称"院中院",即医院的整体是非营利的,但院内的某个科室或病区与外资或企业合作,独立核算,利润分享,实际上具有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性质。这样,医院便通过钻政策的空子,简单、容易地向国家要钱、向患者捞钱,而淡漠了对服务质量和技术上的追求,并且毫无后顾之虞。其四,医院的管理体制僵化。院长是上面"钦点"的,他没有、也不需要太多的营运自主权,医院运行的好坏与他个人
, 百拇医药
没有利益上的牵扯,要么过几年退休,要么换个地方再干。他以下的干部们也如此这般"层层对上负责"。所有进来的工作人员,只要没有了不得的错误就不会被淘汰;职称嘛,年限到了,有文凭和论文就齐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新技术和新人难以发生、发展,加上国家把医疗技术收费管得很死,个人医术和医德的好坏无关宏旨;医院的运营没有成本核算,效率低下被视为正常,所以大家习惯于"抬着混"。
那么,如何给一潭死水注入点活力呢?据说,曾经有一位精明的船长,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内放入了一条鲶鱼,结果沙丁鱼见"异己分子"夹杂其间,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使整个鱼槽含氧量增加,所有的鱼都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大多能活着返港,卖价比其他船高。这就是"鲶鱼效应"。能否把"鲶鱼效应"引入医疗系统呢?《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家"国有民办的小医院"---北京慧忠医院,在那里,大夫们不仅以精湛的医术高效率地为病人解除痛苦,而且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不限定探视时间,只要病人需要,亲友随时可来;伙房也24小时开饭,病人啥时候想吃就啥时候送到。有个病人半夜手术下来,想吃鸡蛋羹,伙房师傅不在,主管医生就自己下伙房。没想到端上来,病人又说先不吃了。那么好,就等病人想吃的时候再热热。同样,什么时间给病人洗澡,多久换一次单子、倒一次尿都不定死,只看病人
, 百拇医药
是否需要。在那里,干得好,收入就高,干得不好就要抬腿走人,所以绝对不会出现公立医院常见的情形:医生护士漫不经心,把病人晾在一边自己聊天。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慕名而去,满意而归---这真像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试想,如果我们的非营利性医院的周围有这样的营利性医院,它们的大门还能像现在这样四平八稳地开着吗?反之,如果我们的非营利性医院服务好、技术高、收费低,那么营利性医院就更不敢掉以轻心了。
所以,本次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医疗机构明确地分为两类。一是营利性医院,它医疗价格完全放开,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法追求经济回报(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二是非营利性医院,它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享受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但其收入只能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不能用于分红。这样,在市场中求生存的营利性医院势必以其全新的经营观念、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对非营利性医院形成不容小觑的冲击力。道理很简单,谁不渴望在"慧忠医院"就医呢!与其在公立医院要托人情、塞红包,不如把这钱拿来,到私立医院名正言顺地享受到位的医疗服务。因此,如果非营利性医院觉得自己是被国家包养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今后城镇职工可以挑选自己认为好的医院就诊,而且营利性医院
, 百拇医药
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成为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中的"定点医院"。另外,在"小病自付"的就医体制下,患者对社区和基层医疗需求增加,国家将打破条块分割,使卫生资源在各个区域合理分布,就医者会明显分流。所以敞着门的公立医院如果不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革,就难保不会由眼下的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那时,它既然不能担负起国家赋予的为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国家就只有对它进行关、停、并、转。
所以,院长不能再"钦点",而是要公开竞争、择优聘任;工作人员不能再终身制,而是要在精简、效能的原则下定岗定编,竞争上岗;医院的经营不能再是糊涂帐,如:一边养着正式工,一边雇着临时工,而必须通过成本核算,提高效率;同时,还有两项重大的改革。其一,国家在控制医药费总体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对医疗技术劳务收费松绑,允许好技术、好大夫、好服务有好的标价,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具体做法是:政府不再对每个医疗服务项目定价,而是给出一个指导价,让非营利性医院在这个范围内实行优质优价。其二,"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这意味着,医生是否能在岗,不单由他的领导说了算,如果他不能赢得
, 百拇医药
多数病人的认可,就要下岗。当然,医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岗位,到适合自己能力或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医疗机构去就职,比如社区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或其他公立医疗机构。
两种性质不同的医疗机构既彼此竞争、相互制约又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从中受益的自然是患者,而国家也将通过这种"煎饼豆浆保住、生猛海鲜放开"的策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丁岩)
构架上述改革的主要文件是:●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2000年7月18日)●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国家计委、卫生部2000年7月20日)●关于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0年7月18日), http://www.100md.com
在大商场相对集中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商战"的硝烟,在一次次白热化的竞争中,消费者总是"渔翁得利"。但是在大医院集中的地方却总是静悄悄的,甚至门对门的大医院都不会去诚惶诚恐地争请病人进门,更谈不上小心翼翼地培养"回头客"了。于是,你走进医院,挂号、就诊、检查、划价、交费、取药、治疗,每个慢悠悠的"关口"都按部就班地等在那儿。输液时,护士挂上水就不再露面,水挂完了你得去请她,有时请一遍还不够。看病时,如果大夫的"熟人"大驾光临你就要靠边,不论他是来闲侃还是来"加塞儿"---医院的里里外外犹如一潭死水。
这一潭死水是怎么形成的呢?除了以药养医,主要还有以下原因。
其一,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下,患者只能选择一两个医院就医,于是他们至少要选一个大医院,所以大医院总是门庭若市。其二,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合理,我国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大医院,使患者不得不动辄就往大医院跑。其三,医院本身的性质含混不清。我国现有医疗机构中的绝大多数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其主体属于非营利性质,但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医院出现了"一院两制"或称"院中院",即医院的整体是非营利的,但院内的某个科室或病区与外资或企业合作,独立核算,利润分享,实际上具有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性质。这样,医院便通过钻政策的空子,简单、容易地向国家要钱、向患者捞钱,而淡漠了对服务质量和技术上的追求,并且毫无后顾之虞。其四,医院的管理体制僵化。院长是上面"钦点"的,他没有、也不需要太多的营运自主权,医院运行的好坏与他个人
, 百拇医药
没有利益上的牵扯,要么过几年退休,要么换个地方再干。他以下的干部们也如此这般"层层对上负责"。所有进来的工作人员,只要没有了不得的错误就不会被淘汰;职称嘛,年限到了,有文凭和论文就齐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新技术和新人难以发生、发展,加上国家把医疗技术收费管得很死,个人医术和医德的好坏无关宏旨;医院的运营没有成本核算,效率低下被视为正常,所以大家习惯于"抬着混"。
那么,如何给一潭死水注入点活力呢?据说,曾经有一位精明的船长,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内放入了一条鲶鱼,结果沙丁鱼见"异己分子"夹杂其间,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使整个鱼槽含氧量增加,所有的鱼都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大多能活着返港,卖价比其他船高。这就是"鲶鱼效应"。能否把"鲶鱼效应"引入医疗系统呢?《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家"国有民办的小医院"---北京慧忠医院,在那里,大夫们不仅以精湛的医术高效率地为病人解除痛苦,而且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不限定探视时间,只要病人需要,亲友随时可来;伙房也24小时开饭,病人啥时候想吃就啥时候送到。有个病人半夜手术下来,想吃鸡蛋羹,伙房师傅不在,主管医生就自己下伙房。没想到端上来,病人又说先不吃了。那么好,就等病人想吃的时候再热热。同样,什么时间给病人洗澡,多久换一次单子、倒一次尿都不定死,只看病人
, 百拇医药
是否需要。在那里,干得好,收入就高,干得不好就要抬腿走人,所以绝对不会出现公立医院常见的情形:医生护士漫不经心,把病人晾在一边自己聊天。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慕名而去,满意而归---这真像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试想,如果我们的非营利性医院的周围有这样的营利性医院,它们的大门还能像现在这样四平八稳地开着吗?反之,如果我们的非营利性医院服务好、技术高、收费低,那么营利性医院就更不敢掉以轻心了。
所以,本次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医疗机构明确地分为两类。一是营利性医院,它医疗价格完全放开,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法追求经济回报(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二是非营利性医院,它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享受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但其收入只能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不能用于分红。这样,在市场中求生存的营利性医院势必以其全新的经营观念、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对非营利性医院形成不容小觑的冲击力。道理很简单,谁不渴望在"慧忠医院"就医呢!与其在公立医院要托人情、塞红包,不如把这钱拿来,到私立医院名正言顺地享受到位的医疗服务。因此,如果非营利性医院觉得自己是被国家包养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今后城镇职工可以挑选自己认为好的医院就诊,而且营利性医院
, 百拇医药
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成为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中的"定点医院"。另外,在"小病自付"的就医体制下,患者对社区和基层医疗需求增加,国家将打破条块分割,使卫生资源在各个区域合理分布,就医者会明显分流。所以敞着门的公立医院如果不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革,就难保不会由眼下的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那时,它既然不能担负起国家赋予的为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国家就只有对它进行关、停、并、转。
所以,院长不能再"钦点",而是要公开竞争、择优聘任;工作人员不能再终身制,而是要在精简、效能的原则下定岗定编,竞争上岗;医院的经营不能再是糊涂帐,如:一边养着正式工,一边雇着临时工,而必须通过成本核算,提高效率;同时,还有两项重大的改革。其一,国家在控制医药费总体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对医疗技术劳务收费松绑,允许好技术、好大夫、好服务有好的标价,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具体做法是:政府不再对每个医疗服务项目定价,而是给出一个指导价,让非营利性医院在这个范围内实行优质优价。其二,"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这意味着,医生是否能在岗,不单由他的领导说了算,如果他不能赢得
, 百拇医药
多数病人的认可,就要下岗。当然,医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岗位,到适合自己能力或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医疗机构去就职,比如社区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或其他公立医疗机构。
两种性质不同的医疗机构既彼此竞争、相互制约又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从中受益的自然是患者,而国家也将通过这种"煎饼豆浆保住、生猛海鲜放开"的策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丁岩)
构架上述改革的主要文件是:●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2000年7月18日)●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国家计委、卫生部2000年7月20日)●关于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0年7月18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