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疗事故
编号:105904
大学研究所与庸医合作造不良后果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1月20日 四川日报
     中新四川网11月19日消息胆结石本是常见病,但四川乐至县来蓉求医的农民王坤芳怎么也想不到,她竟成了所谓“专家门诊”的受害者。

    今年2月22日,王坤芳在丈夫的陪伴下到成都求医时,被“成都中医药大学技术研究所专家门诊”的招牌吸引。“专家门诊”负责人陈举元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出于对“专家”的信任,更为“专家门诊”的宣传资料和“无效退款”的诺言所打动,他们便在这里签订了服用“科研新药”治疗胆结石的“协议书”。

    按“协议”规定,王坤芳夫妇先后交了1700元药钱。谁知3个疗程下来,王坤芳的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重。其间,她4次到“专家门诊”打B超,“专家”都说药是有效的,应继续服用,并且还增加了120元的药。

    经过近4个月的折腾,王坤芳夫妇再也不敢相信“专家”了。他们来到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打B超,诊断结果是旧病未愈,却添新疾。

    据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局介绍,陈举元是来自简阳县的“医士”,在成都市区连起码的行医资格都不具备。可是,他却于去年11月24日承包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作为甲方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技术研究所”仅是每月收取2000元管理费和700元房租费,就将“专家门诊”拱手相让给并非专家的人。同时,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技术研究所与陈举元签订的《目标经营责任合同书》中还写道:“甲乙双方共同开发中医内科(结石专科)。”此后,陈举元印制的宣传资料和药品标签均是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技术研究所”的名义。陈举元在编造的《四川省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申报书》中,将他们推出的“涤砂排石丸”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说这是有希望解决世界性医学难题的“科研新药”。这份申报书中的填报单位一栏也是明白无误地写着:“成都市武侯举元诊所、成都中医药大学技术研究所”。如此一来,陈举元和他诊所里的人便成了“专家”,他们的药便成了大学科研部门研制的“科研新药”。有这样的招牌,自然会引起患者的重视。

    其实,陈举元展示的《四川省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申报书》也是虚张声势。11月13日,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及成果处负责人向记者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受理过这项“科研成果”。显而易见,陈只是随意弄来一份申报表填写后,即谎称其产品系“重大科研项目”,以便蒙骗患者。

    目前,由于司法介入,陈举元及中医药大学技术研究所被迫退还王坤芳医药费1764元。然而,对给王坤芳造成的身体和精神损害拒不赔偿。据了解,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陈举元的“专家门诊”就“收治”病人70余人,大多数是外地来蓉求医的病人。成都市金牛区司法局法律事务中心主任杨云光表示,他们将为向陈举元及成都中医药大学技术研究所提出赔偿要求的无辜患者提供司法援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