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焦点透视
编号:106060
基因科学能使您活150岁吗?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5日 东方网
     近日,专攻生物化学的留美中国学者方舟子和吴柏林就吴著《人体革命———基因科学能使您活150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一书,在有关媒体和网站上发生了激烈争论,成为书界的一个话题。争论涉及生命科学常识、科普读物的写法等多方面问题,而其中最吸引普通人的问题恐怕还是:基因科学到底是否能让“2000年诞生的婴儿将能神采飞扬地观赏2150年除夕夜的礼花”?

    针对《人体革命》中“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100年里,由于人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将近增长了一倍;在以基因为中心的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兴未艾的新世纪,人类将再次实现生命翻番”的说法,方舟子发表《虚妄的“人体革命”》(《中华读书报》11月1日)一文,认为该书“基因科学能使您活150岁”的副标题是“耸人听闻的书名,与内容格格不入”。他指出,“20世纪平均寿命的延长是通过卫生条件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夭折而取得的,并不是通过延缓衰老取得的,人的自然寿命并没有延长。延长自然寿命需要战胜细胞凋亡,这和避免夭折是两个不同的课题,二者之间并不能做简单类比,因此这种翻两番的计算方法是荒唐可笑的,是地地道道的虚言。”
, 百拇医药
    对此,吴柏林迅速作出了回应与反驳。有关文章被全文刊载于11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他谈到书中以大量章节介绍了从古至今人类平均寿命的变化,也介绍了科学家对人的自然寿命从不同角度作的种种探索和预测,都认为人大致可以活到一百六七十岁,“随着对人类基因组从结构到功能的深入研究和全面解密,随着对人类8000多种疾病的基因背景的全面了解,我们将革命性地改变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式,当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学家们预测的人类健康长寿、活到自然天寿(一百六七十岁)的可能性,到21世纪末将很可能变为现实。”

    记者在就这场争论对第三方进行的采访中听到如下一些看法:中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载平表示,他对《人体革命》总体感觉不错,虽然在个别细节上的表述有些不准确,但不影响该书的整体水准。对于“基因科学能使您活150岁”之说,他认为是“可能的”:“关于人的未来寿命,现在有很多推断,说一两千岁的都有。我也说过人能活两百岁的话。尽管具体的数字不一定那么准,但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现在的很多疑难杂症将来都可以解决,科学的进步会为人类健康提供很多新的办法。”正在攻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生申叔时、林以珍、吴敏认为,《人体革命》一书在科普读物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读性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努力与尝试,所谓“基因科学”和“人体革命”也不是杜撰出来的虚言。主要依靠改善生活和卫生条件的20世纪实现了人寿翻一番,21世纪运用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实现人寿再翻一番是完全可望可即的。
, 百拇医药
    而一些普通读者对“150岁”的议论也许更为平和而现实,他们认为,《人体革命》一书在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科学的来龙去脉方面是成功的,“150岁”作为一种推测与预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数字上推敲到底的话,那只能是看谁活到那么久———“看谁笑到最后了”。

    如果说在这个问题的争论上还分不出谁是谁非、方舟子的意见也让人看到科学的另一种见解的话,那么在文风和科学普及的态度上,方舟子受到一些指责。《人体革命》的责任编辑虞信棠、周峥介绍说,在《人体革命》一书的运作过程中,出版社的态度一直相当审慎严谨。该书出版后也得到不少好评,曾溢涛院士甚至特地向远在美国的吴柏林致电祝贺。然而,方舟子一文一上来就把“人体革命”、“基因科学”给予全盘否定,甚至对作者的专家身份以曲笔表示怀疑,这种做法与作风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接受采访的不少人士认为,反伪科学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在这种时候,人身攻击、意气用事恐怕都于事无补,对科普读物的评价乃至书评的写作上,同样需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