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医药新知 > 正文
编号:106549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27日 健康报
     本报讯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今年6月为一患有地中海贫血的9岁儿童成功进行了非亲属脐血移植,患儿至今已无病存活了170多天,这是该院继1998年成功进行国内首例亲属间脐血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后的又一国际领先成果。

    早在1990年,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黄绍良教授就与本校病理生理教研室李树浓教授合作,开展了“脐血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这期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广东省“五个一”重点工程项目的资助。1998年1月,该院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郑铭权进行了国内首例同胞供体的脐血移植术,取得了成功。1999年4月,该课题组以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也取得了成功。至今,共完成亲属供体脐血移植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4例。总植入率为10/12(83.3%),无病存活率为7/12(58.3%)。

    据悉,由于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特殊性,无论是血缘相关供体,还是非血缘相关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比肿瘤白血病者难。至今,非亲属供者骨髓移植的全球报告不足20例。由于排斥率极高,成功率仅为30%~50%。至今国际上仍未见非亲属脐血移植成功治疗地贫的报告。

    在积累了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经验的基础上,该院儿科黄绍良教授、方建培副教授对现有移植技术进行了改良,于2000年6月为一委内瑞拉籍的广东汉族地贫小儿开展了非亲属脐血移植术的工作,手术成功地克服了各种致命的合并症,初步解决了地中海贫血移植后的排斥问题。非亲属供体的脐血干血细胞已稳定植入,患儿的贫血已纠正,术后70天已脱离红细胞输注,血红蛋白升至120g/L,血型已转为供者型。据查,这是世界首例非亲属脐血移植成功治疗地贫的报告。(刘东红杨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