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型心绞痛机理被揭示
为什么有的病人平躺时间不长就会发生胸痛、憋气、呼吸困难?这种临床上称为卧位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是什么?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纪林教授等经过近20年临床研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点:冠状动脉严重阻塞性病变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卧位心绞痛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传统上认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并非此症的主要诱因。
从1980年起,陈纪林教授等先后对94位卧位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先进的Swan-Ganz漂浮导管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及心室造影图像分析法进行研究,积累了完整的病例资料,使之成为国内外最大病例数的临床报道。研究结果发现,卧位心绞痛发作前先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平卧后逐渐增加,并早于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血液动力学监测显示,卧位心绞痛患者发作前大多先有肺动脉舒张压的升高,同时心脏每搏输出量也呈增加趋势。而左心室造影证实,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存在明显的舒张早期充盈异常和左心室舒张末压的显著升高。值得注意的是,94位患者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其中有3支血管病变者达到86.1%,约30%的患者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且狭窄程度也极为严重。为此,研究者提出,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卧位型心绞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心肌耗氧量增加是其主要诱因,卧位型心绞痛应该属于劳力型心绞痛范围。
病人在入院后都接受了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配用血管扩张剂的治疗方法,短期内病情得以控制,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百拇医药
从1980年起,陈纪林教授等先后对94位卧位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先进的Swan-Ganz漂浮导管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及心室造影图像分析法进行研究,积累了完整的病例资料,使之成为国内外最大病例数的临床报道。研究结果发现,卧位心绞痛发作前先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平卧后逐渐增加,并早于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血液动力学监测显示,卧位心绞痛患者发作前大多先有肺动脉舒张压的升高,同时心脏每搏输出量也呈增加趋势。而左心室造影证实,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存在明显的舒张早期充盈异常和左心室舒张末压的显著升高。值得注意的是,94位患者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其中有3支血管病变者达到86.1%,约30%的患者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且狭窄程度也极为严重。为此,研究者提出,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卧位型心绞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心肌耗氧量增加是其主要诱因,卧位型心绞痛应该属于劳力型心绞痛范围。
病人在入院后都接受了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配用血管扩张剂的治疗方法,短期内病情得以控制,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