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医药新知
编号:106973
血小板输注可以放心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11日 健康报
     由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完成的“对患者血小板抗原进行基因分型及配型的研究与应用”,日前通过以中科院院士阮长耿为首的专家组鉴定。该研究率先在国内外进行临床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及配型输注,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

    血小板输注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血小板上存在特异性抗原,临床使用时往往因抗原不合而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患者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导致同种免疫反应,不仅输注无效,还可能导致出血,甚至死亡。

    为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技师孟钵负责的科研组,从1999年年初开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者血小板抗原进行了基因分型及配型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首先,科研组对南京地区140名健康献血员的血小板抗原1—5系统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建立了一个已知血小板抗原基因型的献血者资料库,既可为临床上因血小板免疫反应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等患者以及需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提供抗原相配合的血小板,又可根据已知的血小板抗原基因组建血小板抗原谱细胞系,对特异性抗原进行鉴定。其次,科研组对55位患者进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配型,经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68人次的临床应用证实:输注血小板后1小时,基因吻合组纠正的血小板计数增值100%有效,对照组87%有效;输注24小时后,基因吻合组100%有效,对照组83%有效。基因吻合组未见不良反应。

    据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新中心的报告,将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血小板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处于对正常人的分型阶段,还未对患者进行分型和临床应用。(记者杨丽加 通讯员王宁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