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神经系统 > 人脑(大脑) > 记忆力
编号:108254
脑缺血后再灌注为何出现记忆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15日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钱海红)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手术后脑梗塞患者的血管畅通了,却产生了学习记忆障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崔尧元教授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其相关课题《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机理及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研究》日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据介绍,目前临床上用各种溶栓药物治疗脑梗塞,使梗塞血管再通(即再灌注),但再灌注往往引起脑组织损伤。为了研究其机理,崔教授建立了5个与人脑缺血近似的小鼠模型,进行了与脑缺血机理相关的系列研究,结果发现钙离子在细胞内聚集的浓度、Na-K-ATP酶、自由基反应、内皮素Ⅰ等与脑缺血、脑组织发生水肿产生记忆障碍密切相关。并且,崔教授在国内首次研究了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Ⅰ等炎性因子与脑缺血发生的相关性,发现黏附分子表达高低与脑缺血时间长短紧密相关,黏附分子表达高,脑缺血时间则长,致残率也相应来得高。同时,他还发现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Ⅰ调控、介导黏附分子的表达。崔教授还发现,患者的认知(学习、记忆等)障碍与神经递质、神经肽有关。他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小鼠侧脑室注入强腓肽A1-13(神经肽的一种),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记忆能力。若注入强腓肽A1-13的拮抗剂,则发现小鼠的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该研究在国内首次证实了强腓肽A1-13能改善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目前,崔教授正在积极研究治疗对策,他将用黏附分子的拮抗剂(如白介素-8等)来干扰黏附分子的表达,或用单克隆抗体来阻断黏附分子的作用,减少脑组织损伤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