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回族医学概述及发展史
内容简介:
回族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形成的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风俗无不与“清真”有关,它分布遍及全中国,以西北部省份居多。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它的发展随着阿拉伯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兴于唐代,鼎盛于金元时期。
详细内容: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阿拉伯人与邻国的交往,邻国文化随之在阿拉伯诸国渗透,并互相补益,医学上也是如此。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过:“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阿于公元651年正式友好往来,医药方面的交往也兴于此时。因此许多阿拉伯学者,特别是一些哲学家不断总结自己民族的医疗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其他国家的医学著作译成阿文。
, 百拇医药
早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并对西方现代化医学有巨大影响。到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阿维森纳的足迹遍及伊拉克、波斯、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大片土地。他一生大胆实践,潜心钻研,广征博求,于公元980至1037年著成熔古希腊医学、印度医学、中国医学、阿拉伯医学与哲学于一炉的巨著――《医典》,成为现代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奠基人。中世纪阿拉伯医学著作繁多,不少已散失,包括《医典》在内,流传至今尚有400多种。
中国回回医学的发展,相伴于中阿医药交流.医药方面也兴于唐代.
金元之际医学文化领域学术活跃,百家争鸣,中医界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回回医药文化此时也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了与回回药物院有关的、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回特色的医药大型综合性医著《回回药方》等专著.
回族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 http://www.100md.com
内容简介:
根据研究,回回医学是以人天浑同与有机整体思想为主导;以元气一无论与阴阳七行学说为基础;以动态和谐与过程论的观念,探索人的生命活动中身体和心性健康的整体规律,及其与疾病失序的关系;以辨质为主。结合辨证、辨病、辨经,论证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为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
详细内容:
回医理论非常深奥,为了便于分析,用以下“公式”来表述:
真一(单另独一,绝对实体)——元气(第一物质,万有之始)
——阴阳(阴“静”阳“动”,生化依据)
——七行 四元(水、火、气、土)———天地定位
三子(金、木、活)———万物始生
, http://www.100md.com
——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
天人浑同的“真一”内涵妙质元气,元气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火,水火交错,万物化生,水得火而生“气”,火暴水而生“土”,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和而生“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金、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中称为“三子”,而当三者形成后万物莫不靠它而资生,所以又称三母。
在自然生化过程中,万物按一定生成次序先后问世,先者为其胜,为其名,但这只是就其主流而言,其实金、木、活三者相互交错,三气无所不至,万物而生。
回族先贤认为,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若金气胜,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草木得之为草木之情;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坚明定固也。
“木气胜,木气流行,山得之为嘉植;水得之生萍藻;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为坚质;禀气胜者为囊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
, 百拇医药
“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毛者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禀气土胜者性温;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
由上可以看出,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主,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可见金、木、活“三子”堪称万物母,它与四元(四奇形)化育之功相同,皆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
对方位及天空,回族先贤认为,当四元气、水、火、土形成的同时,方见四方,即气位为东方,土位为西方,火位为南方,水位为北方。空中天地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于天者“热际”,此乃四际分空之论。这四际分空又是气火水土“四元”聚结而成,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冷: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热。四际之气皆为人与万物所仰藉,并使之因时而得而所。
, 百拇医药
回族先贤不但对大自然的形成有较系统的认识,而且对人的形成过程也有较系统的理论。回族先贤认为:“人不能先天地而自立,天地万物亦不能无人而自有,万物为人之护卫,人为万物之枢机”。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和大自然的形成是同步的。回族医学对人类的进化也是用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来解释的,认为从大自然元气发露至而成人身必须经过六阶段,即①“浑同品(是元气发露始有的浑论之象);②“起化品”,阴阳分(相当于元气两仪阴阳阶段);③“广化品”(相当于阴阳开始广化万物的阶段,象著于水、火、土、气四元出现);④“正位品”(相当于水、火、土、气四元形成后,灭地定位,万物始化阶段);⑤“蕃庶品”(相当于水、火、气、土、金、木、活,此四元三子相互作用变生万物的阶段);⑥“成全品”人类出也(相当于人自然形成之阶段)。此六个阶段无不体现了人天原始浑同的统一及进化过程的和谐,虽属古朴,但较概括而形象。
人类形成后的繁衍,回族先贤认为:“初有一点种子,藏于父脊,授于母宫”,而授于母宫的一点种于是得父母交感之气而成,“由于父之阳动而生水,水挟阳气而授于母;母之阴动而生火,火挟阴气而纳此一点种子于宫,起初阴阳交而水火聚,故凝结为一。当胚胎初化,于是一分为两,成为“清”、“浊”不同的形态,清者为阳、浊者为阴,如同大世界元气两仪阴阳,清与浊在母体内特定的条件下,得到母宫的温养,而不停地运动变化,其运动趋向是,清阳向内,浊阴向外,如此,“清”、“浊”又各自两半,分成了四个层次,如同阴阳化四元,也就是“四体液”,即“黑液、红液、黄液、白液”,黑液为最外一层属土,近于黑者;色红属风近于红者;色黄属火;其居中者色白属水。四者均为人身血肉精气之本。回医学认为,胚胎一个月,黑红黄白四液形成。接着人身小世界继续依其特有的运动方式化育而成。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回族先贤对大自然的认识堪称为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所以称其为古朴,是因为上述理论与现代对大自然的认识相比就较原始了,上述理论,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且是运动的,变化的,在此基础上,以元气发露,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四元,四元相互作用而生金、木、活三子,四元三子共同作用而生万物,世界人类备也。故而称之为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回族先贤认为,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的先天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一种浑论状态的物质,“中含妙质”,是谓“元气”。阿拉伯哲学中“顿拉底”这一概念与此类似,并引伸为“原动精神”,回族先贤把这种原动精神称之为“发露”,元气发露则意味着自然生化开始,是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根。这里所言后天包涵了自然宇宙这个“大世界”和人身这小世界。元气自然生化的整个过程,只能通过不断运动才能实现,而这种运动变化最大的和最突出的特征集中体现于“动”与“静”,中国的回回先民将这种形式引用中医学的“阴、阳”概念来解释浑论元气之开始生化,其“动”多“静”少者,谓之阳,其“动”少“静”多者谓之阴。回医学认为“动”与“静”这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及其运动形态的存在,无论是“动”还是“静”,它们始终都在运动不已,天地万物的变化均归于这种运动,而这种运动形式既对立又统一,也就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宇宙间无“纯阴”、“纯阳”、“全阴”、“全阳”,是阳中含有真阴,阴中含有真阳。是唯物辩证法思想。
, 百拇医药
由于自然生化的继续发展,“动”、“静”运动的无体性,阴阳则化为四元(水、火、气、土),四元相互作用则生金、木、活三子,回族先贤之所以把“水”、“火、“气”、“土”称为四元,说明它是同时成为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事物(“色”),又称为“四象”,象是象征、现象之意,应包括有形运动的形象和无形运动的形象,是为反映自然规律的四种动态形象的总称。又称“四气”,实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弥满无隙”,渊源于阴“静”阳“动”,在自然生化中,有着四类变化的运动性态;金、木、活三子又称“三耦行”,四元又称“四奇行”,行是行动、远行之意,指运动不已,“四奇行”与“三耦行”组成七行,“四奇行”与“三耦行”化育之功相同,均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但“四奇行”先于天地定位,再由“三耦行”化育万物。及此回医学有了“气”、“行”、“象”等概念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过程的无限运动性及其所表现的形象、气象等,为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生命运动过程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人作为“小世界”与“大世界”同源,且处于同一运动过程之中,但人是“大成全品”,阿卜杜拉的《道行推原》指出:“人是大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复美其妙”,回医学的小世界种子,大世界元气之说,不但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渊源关系,还反映了“大世界”从“无形”到“有形”,“小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观点,从“无形”的元气到万物形色的生成,从“有形”的种子到生命过程的演化,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与老子“无生有、有生无”的自然观一脉相承。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所谓的“造化”与“神机”。
, 百拇医药
回医学理论的病因学、病理学、病机学、脏象学等,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中难以释全,但从《回回药方》残卷中所提及的关于人体医学、病理病机学、病变部位来看,盛于元代的中国回族医学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特点主要是:回医学将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改造为“黑、红、黄、白”四液,并将其纳入元气,四象理论中加以运用。此外又将“冷热干湿”说改造为“温际、冷际、湿际、热际”说,并与四元配合作为病因病理学的组成部分,这也说明了回医学是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
回族特色治疗
内容简介: 刺法(包括放血砭法及火针) 挑法(挑四缝及挑羊毛疔) 吹法(吹杜尔精神疗法及吹药) 点咽滴鼻洗眼法 涂抹法
详细内容:
刺法(包括放血砭法及火针)
眉心放血法
, 百拇医药
回族群众俗称挑头.术者端坐患者对侧,用左右两拇指由眉心(印堂穴)由内向外按捋三次,再用拇指食指揪起眉心,针刺放血(所用工具为一般缝衣针,下同)。此法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前额痛、畏寒等证。
太阳穴放血法
术者用拇指由前额向外捋三次,然后用拇指同食指揪起太阳穴处皮肤,用针刺出血少许。此法适用于感冒头痛、寒热往来、血瘀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掴窝放血法
患者背向医者直立,暴露(月国)窝部。术者先用手掌击其(月国)窝。暴露(月国)窝表浅静脉。在(月国)窝中线外(相当委中穴),用针刺出血少许。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身痛、腰痛及腹痛等症。
肘窝放血法
暴露肘部后,术者由上臂向下捋三次,然后用一物紧束上臂,待肘部血管怒张。在肘部静脉处(相当曲池穴)放血。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肢体疼痛、身痛等症。
, 百拇医药
中指放血法
用一根红线紧束患者中指。术者在中指指甲上一韭叶处或指端放血。此法主治风寒感冒、小儿客忤惊风、妇人癔病。
外耳廓放血法
病人背术者坐位,将耳廓外侧暴露。术者用手固定耳廓,暴露耳廓小静脉,取其上三分之一处,用砭石(或瓷器钝片),轻刺小静脉血,视其病情轻重以定其放血量。此法主治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炎、口疮及皮肤疥癣、神经性皮炎等。
内迎香放血法
取一锐利竹签,放入病人鼻翼内0.5公分处,紧贴鼻翼。术者用食指猛弹鼻翼使其出血少许。此法主治急性眼炎、红眼、咽炎、咽部充血等证。
关节扭伤血肿放血法
如关节扭伤跌打局部血肿,回族民间常用局部放血,配合拔火罐,拔除瘀血,也有用小儿童尿洗之以活其血。(按《医林纂要》便溺:风跌打血闷欲死,灌此即苏,新产和酒饮之。可免血瘀上攻,血瘀作痛,此皆咸以散瘀。见效甚速者。《本草思辩录》……折伤跌打有灵验)。
, 百拇医药
挑法 挑法是指挑四缝及挑羊毛疔
挑四缝
是在小儿手指第二关节内侧用针挑出少量黄色粘液,主治小儿疳积、慢性消化不良。
挑羊毛疔法
(羊毛疔相当于急性胃痉挛,急性胆囊炎等急性腹痛症状)。方法是先用铜钱沾麻油或用一小盘边缘光滑侧在病人背部两侧刮。待背部出现轻度瘀血现象,用缝衣针针孔端在背上点。发现异样小点,用针尖挑起皮肤及皮下筋膜。亦有用小刀割之的。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胆绞痛等急性腹痛症。
吹法:吹法包括吹杜尔精神疗法(宗教名称)及吹药两种方法。
吹杜尔精神疗法
方法是用一洁净盖碗由阿訇(宗教人士)在碗壁上写上经字(阿文),放入茶叶(或相应的用中药加工的茶叶)冲入开水。由阿訇诵读经文及吹气入碗让病人饮用。主治一些精神病患,此法有精神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吹药法
将血余炭吹入鼻腔用于止血。用皂角粉吹鼻治疗中风昏迷。
点咽滴鼻洗眼法
回族民间治疗咽部炎症、悬雍垂水肿可用筷子蘸烧盐(即青盐火(火段))点于咽部。用鸡蛋黄油点鼻,治疗鼻粘膜干燥症,用苍耳油点鼻治鼻炎,用柳叶、金银花、白菊花煎水点洗眼治急性结膜炎等。
涂抹法
涂沫法是抹药结合药敷的一种治法,常用有以下几种:①用五月端阳节蟾蜍一只,将墨锭一支由蟾蜍口装入腹中,阴干备用。用时涂于患病处,对急性炎症红肿,有止痛消肿作用。②用花粉、白芷、绿豆共为细末。冷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常用于面部炎症、青年痤疮等。③用鲜蒲公英一两捣成糊状参入蛋清调敷患处。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
回医药介绍(暂无)
, http://www.100md.com
回族医学机构
北京市回民医院:原称中国回民协会普慈回族医院。位于北京宣武区右安门内大街11号(牛街南口外)。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开设有与回族卫生习俗有关的割礼专科门诊,穆斯林淋浴室,礼拜堂等设施。是国内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回族综合性医院。
西安回民医院:位于西安市羊市街28号。1984年由马良骥阿訇创办,并任名誉院长。该院以开展回族卫生习俗“割礼”服务,开展“回回医药”,“回回清真制剂”、“回回药物”研究为主要任务,是西安市回民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中心。
呼和浩特回民医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瑞水渠巷28号,其前身是回民区卫生事务所,后与呼和浩特市医院旧城门诊部,呼和浩特市联合医院合并为回民区医院。1982年改名回民医院。是一所医疗科室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
哈尔滨市穆斯林医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8号,前身为始建于1920年的哈尔滨“犹太医院”。后几经改名,于1989年6月定名为哈尔滨市斯林医院,目前已与英国、马来西亚、阿联酋等许多国际穆斯林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 http://www.100md.com
沈阳市沈河区回民医院: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西地区。前身为沈阳市沈河区小西卫生院。1984年改建为沈河区回民医院。
西宁市回族医院: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南小等,院内设有淋浴室、礼拜堂。是一所综合性民族性医疗机构。
专家推荐
安迪光
男,回族。1929年生,生于河北保定。研究员,回族名为艾·努·安迪光。1945年于重庆成达师范学校阿拉伯文专科班学习,1947-1952在兰州大学学习期间,从师老中医王静山学习,曾任学校《伊斯兰》月刊主编。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曾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任职。对中医的哲学理论及回族民间医学进行了研究,主张一体多元化的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回回医学是消化吸收、继承古希腊医学的主要内容的阿拉伯医学与古代中医学的融合,是“东西合璧”的产物。他认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实为我国所有兄弟民族共创和各种医药养生经验与理论的结晶,倡导必须在医疗实践中,按照自身的规律协同发展和创新,致力于回回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整理;对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也有一定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他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回回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写有《论东西方医学文化高度结合的历史经验》《中国回回医学史稿》《回回医学临证举要》《六经辨证医案》《试解吉益东洞之疑》等论文。他曾于1994年应邀参加由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与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在北京合办的学术交流,并在会上获奖。
伊斯玛仪·陈卫川
男,回族。1939年5月生于宁夏银川市。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宁夏卫生学校医士专业。1959年参加卫生部在宁夏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三年,先后在吴忠市联合医院、吴忠市中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工作。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及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中医药种植、栽培、制剂与中医理论。历任吴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门诊部主任,吴忠市中医院副院长、院长,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内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回族医药研究室主任,兼任宁夏吴忠市政协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科技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医学会会长兼秘书长,宁夏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病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夏中医药学会回族医药研究会主任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参与《中国回族大辞典·医药卫生分科》编写工作,任副主编,并参与《中国各民族百科全书·回族卷》的编写工作,主编《吴忠市卫生志》。近年来致力于回回民族医药学的研究与整理,撰写了回族医药文化概述、回族医药文献研究、回族卫生史事、回族医疗卫生机构、回族卫生习俗与卫生保健、回族民间医药疗法与民族地方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文章。发表有关回族医药方面的论文有《回族民间医药浅谈》《中国回族文化探讨》(合作)《试论回族医药研究的必要性》《回族饮食疗法》《回族民间医对植物的形象初步观察》《回族民间医外治法》等文章,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回族医药卫生保健》的科研任务,是宁夏回族医药研究的学生主要带头人。
, 百拇医药
回族医学书籍
《回回药方》
(以下简称《药方》).中国回族医药学大型综合性典籍,未著撰人,红格明抄本,原书36卷,残存4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全文基本上用汉文记述,并夹杂不少阿拉伯、波斯药物名称术语的原文和间译词汇.现残存卷为:目录卷之下、卷12、卷30、卷34.目录卷下包括卷19至36.
《药方》是一部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等科,内容丰富的中国回族医学方书.从现存3卷所载方剂看,全书所载可能达6000-7000首之多.其系统性、综合性不亚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
《药方》以叙方为主,方论结合,回回药物与传统中药并用.据统计《药方》残卷常用药259种,明显属于海药并注明中文名称者有61种;沿用阿拉伯药名,目前尚不知何药者52种,合计海药为113种,占残卷全部用药的43.6%.其他146种则为传统中药,其中也包括已经华化的海药在内.从《药方》中所载方剂来看,无明显君、臣、佐、使之配伍.据研究,《药方》不仅与阿拉伯医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而且突出特色,东西合璧.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保存有阿拉伯式的芳香挥发药、滴鼻剂、露酒剂、油剂、糖浆剂;有些医方的临床应用如草蒲煎剂治疗中风等,又是借鉴了中国传统医学经验并和回回医药相结合的一种用法.
《海药本草》
作者为唐末五代时的李(王旬).祖籍波斯,又名李波斯,善诗.曾几代定居长安西市一带,以卖药主生,《海药本草》收药124种,大多数来自波斯等地及南海诸地区,因此为回回医药根基的一部分,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曾有过作用.有医学专家指出,在唐末五代时在民族医药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书籍首推《海药本草》.它还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 百拇医药
内容简介:
回族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形成的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风俗无不与“清真”有关,它分布遍及全中国,以西北部省份居多。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它的发展随着阿拉伯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兴于唐代,鼎盛于金元时期。
详细内容: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阿拉伯人与邻国的交往,邻国文化随之在阿拉伯诸国渗透,并互相补益,医学上也是如此。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过:“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阿于公元651年正式友好往来,医药方面的交往也兴于此时。因此许多阿拉伯学者,特别是一些哲学家不断总结自己民族的医疗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其他国家的医学著作译成阿文。
, 百拇医药
早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并对西方现代化医学有巨大影响。到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阿维森纳的足迹遍及伊拉克、波斯、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大片土地。他一生大胆实践,潜心钻研,广征博求,于公元980至1037年著成熔古希腊医学、印度医学、中国医学、阿拉伯医学与哲学于一炉的巨著――《医典》,成为现代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奠基人。中世纪阿拉伯医学著作繁多,不少已散失,包括《医典》在内,流传至今尚有400多种。
中国回回医学的发展,相伴于中阿医药交流.医药方面也兴于唐代.
金元之际医学文化领域学术活跃,百家争鸣,中医界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回回医药文化此时也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了与回回药物院有关的、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回特色的医药大型综合性医著《回回药方》等专著.
回族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 http://www.100md.com
内容简介:
根据研究,回回医学是以人天浑同与有机整体思想为主导;以元气一无论与阴阳七行学说为基础;以动态和谐与过程论的观念,探索人的生命活动中身体和心性健康的整体规律,及其与疾病失序的关系;以辨质为主。结合辨证、辨病、辨经,论证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为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
详细内容:
回医理论非常深奥,为了便于分析,用以下“公式”来表述:
真一(单另独一,绝对实体)——元气(第一物质,万有之始)
——阴阳(阴“静”阳“动”,生化依据)
——七行 四元(水、火、气、土)———天地定位
三子(金、木、活)———万物始生
, http://www.100md.com
——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
天人浑同的“真一”内涵妙质元气,元气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火,水火交错,万物化生,水得火而生“气”,火暴水而生“土”,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和而生“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金、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中称为“三子”,而当三者形成后万物莫不靠它而资生,所以又称三母。
在自然生化过程中,万物按一定生成次序先后问世,先者为其胜,为其名,但这只是就其主流而言,其实金、木、活三者相互交错,三气无所不至,万物而生。
回族先贤认为,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若金气胜,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草木得之为草木之情;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坚明定固也。
“木气胜,木气流行,山得之为嘉植;水得之生萍藻;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为坚质;禀气胜者为囊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
, 百拇医药
“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毛者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禀气土胜者性温;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
由上可以看出,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主,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可见金、木、活“三子”堪称万物母,它与四元(四奇形)化育之功相同,皆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
对方位及天空,回族先贤认为,当四元气、水、火、土形成的同时,方见四方,即气位为东方,土位为西方,火位为南方,水位为北方。空中天地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于天者“热际”,此乃四际分空之论。这四际分空又是气火水土“四元”聚结而成,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冷: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热。四际之气皆为人与万物所仰藉,并使之因时而得而所。
, 百拇医药
回族先贤不但对大自然的形成有较系统的认识,而且对人的形成过程也有较系统的理论。回族先贤认为:“人不能先天地而自立,天地万物亦不能无人而自有,万物为人之护卫,人为万物之枢机”。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和大自然的形成是同步的。回族医学对人类的进化也是用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来解释的,认为从大自然元气发露至而成人身必须经过六阶段,即①“浑同品(是元气发露始有的浑论之象);②“起化品”,阴阳分(相当于元气两仪阴阳阶段);③“广化品”(相当于阴阳开始广化万物的阶段,象著于水、火、土、气四元出现);④“正位品”(相当于水、火、土、气四元形成后,灭地定位,万物始化阶段);⑤“蕃庶品”(相当于水、火、气、土、金、木、活,此四元三子相互作用变生万物的阶段);⑥“成全品”人类出也(相当于人自然形成之阶段)。此六个阶段无不体现了人天原始浑同的统一及进化过程的和谐,虽属古朴,但较概括而形象。
人类形成后的繁衍,回族先贤认为:“初有一点种子,藏于父脊,授于母宫”,而授于母宫的一点种于是得父母交感之气而成,“由于父之阳动而生水,水挟阳气而授于母;母之阴动而生火,火挟阴气而纳此一点种子于宫,起初阴阳交而水火聚,故凝结为一。当胚胎初化,于是一分为两,成为“清”、“浊”不同的形态,清者为阳、浊者为阴,如同大世界元气两仪阴阳,清与浊在母体内特定的条件下,得到母宫的温养,而不停地运动变化,其运动趋向是,清阳向内,浊阴向外,如此,“清”、“浊”又各自两半,分成了四个层次,如同阴阳化四元,也就是“四体液”,即“黑液、红液、黄液、白液”,黑液为最外一层属土,近于黑者;色红属风近于红者;色黄属火;其居中者色白属水。四者均为人身血肉精气之本。回医学认为,胚胎一个月,黑红黄白四液形成。接着人身小世界继续依其特有的运动方式化育而成。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回族先贤对大自然的认识堪称为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所以称其为古朴,是因为上述理论与现代对大自然的认识相比就较原始了,上述理论,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且是运动的,变化的,在此基础上,以元气发露,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四元,四元相互作用而生金、木、活三子,四元三子共同作用而生万物,世界人类备也。故而称之为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回族先贤认为,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的先天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一种浑论状态的物质,“中含妙质”,是谓“元气”。阿拉伯哲学中“顿拉底”这一概念与此类似,并引伸为“原动精神”,回族先贤把这种原动精神称之为“发露”,元气发露则意味着自然生化开始,是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根。这里所言后天包涵了自然宇宙这个“大世界”和人身这小世界。元气自然生化的整个过程,只能通过不断运动才能实现,而这种运动变化最大的和最突出的特征集中体现于“动”与“静”,中国的回回先民将这种形式引用中医学的“阴、阳”概念来解释浑论元气之开始生化,其“动”多“静”少者,谓之阳,其“动”少“静”多者谓之阴。回医学认为“动”与“静”这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及其运动形态的存在,无论是“动”还是“静”,它们始终都在运动不已,天地万物的变化均归于这种运动,而这种运动形式既对立又统一,也就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宇宙间无“纯阴”、“纯阳”、“全阴”、“全阳”,是阳中含有真阴,阴中含有真阳。是唯物辩证法思想。
, 百拇医药
由于自然生化的继续发展,“动”、“静”运动的无体性,阴阳则化为四元(水、火、气、土),四元相互作用则生金、木、活三子,回族先贤之所以把“水”、“火、“气”、“土”称为四元,说明它是同时成为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事物(“色”),又称为“四象”,象是象征、现象之意,应包括有形运动的形象和无形运动的形象,是为反映自然规律的四种动态形象的总称。又称“四气”,实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弥满无隙”,渊源于阴“静”阳“动”,在自然生化中,有着四类变化的运动性态;金、木、活三子又称“三耦行”,四元又称“四奇行”,行是行动、远行之意,指运动不已,“四奇行”与“三耦行”组成七行,“四奇行”与“三耦行”化育之功相同,均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但“四奇行”先于天地定位,再由“三耦行”化育万物。及此回医学有了“气”、“行”、“象”等概念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过程的无限运动性及其所表现的形象、气象等,为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生命运动过程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人作为“小世界”与“大世界”同源,且处于同一运动过程之中,但人是“大成全品”,阿卜杜拉的《道行推原》指出:“人是大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复美其妙”,回医学的小世界种子,大世界元气之说,不但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渊源关系,还反映了“大世界”从“无形”到“有形”,“小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观点,从“无形”的元气到万物形色的生成,从“有形”的种子到生命过程的演化,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与老子“无生有、有生无”的自然观一脉相承。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所谓的“造化”与“神机”。
, 百拇医药
回医学理论的病因学、病理学、病机学、脏象学等,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中难以释全,但从《回回药方》残卷中所提及的关于人体医学、病理病机学、病变部位来看,盛于元代的中国回族医学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特点主要是:回医学将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改造为“黑、红、黄、白”四液,并将其纳入元气,四象理论中加以运用。此外又将“冷热干湿”说改造为“温际、冷际、湿际、热际”说,并与四元配合作为病因病理学的组成部分,这也说明了回医学是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
回族特色治疗
内容简介: 刺法(包括放血砭法及火针) 挑法(挑四缝及挑羊毛疔) 吹法(吹杜尔精神疗法及吹药) 点咽滴鼻洗眼法 涂抹法
详细内容:
刺法(包括放血砭法及火针)
眉心放血法
, 百拇医药
回族群众俗称挑头.术者端坐患者对侧,用左右两拇指由眉心(印堂穴)由内向外按捋三次,再用拇指食指揪起眉心,针刺放血(所用工具为一般缝衣针,下同)。此法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前额痛、畏寒等证。
太阳穴放血法
术者用拇指由前额向外捋三次,然后用拇指同食指揪起太阳穴处皮肤,用针刺出血少许。此法适用于感冒头痛、寒热往来、血瘀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掴窝放血法
患者背向医者直立,暴露(月国)窝部。术者先用手掌击其(月国)窝。暴露(月国)窝表浅静脉。在(月国)窝中线外(相当委中穴),用针刺出血少许。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身痛、腰痛及腹痛等症。
肘窝放血法
暴露肘部后,术者由上臂向下捋三次,然后用一物紧束上臂,待肘部血管怒张。在肘部静脉处(相当曲池穴)放血。此法主治风寒感冒、肢体疼痛、身痛等症。
, 百拇医药
中指放血法
用一根红线紧束患者中指。术者在中指指甲上一韭叶处或指端放血。此法主治风寒感冒、小儿客忤惊风、妇人癔病。
外耳廓放血法
病人背术者坐位,将耳廓外侧暴露。术者用手固定耳廓,暴露耳廓小静脉,取其上三分之一处,用砭石(或瓷器钝片),轻刺小静脉血,视其病情轻重以定其放血量。此法主治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炎、口疮及皮肤疥癣、神经性皮炎等。
内迎香放血法
取一锐利竹签,放入病人鼻翼内0.5公分处,紧贴鼻翼。术者用食指猛弹鼻翼使其出血少许。此法主治急性眼炎、红眼、咽炎、咽部充血等证。
关节扭伤血肿放血法
如关节扭伤跌打局部血肿,回族民间常用局部放血,配合拔火罐,拔除瘀血,也有用小儿童尿洗之以活其血。(按《医林纂要》便溺:风跌打血闷欲死,灌此即苏,新产和酒饮之。可免血瘀上攻,血瘀作痛,此皆咸以散瘀。见效甚速者。《本草思辩录》……折伤跌打有灵验)。
, 百拇医药
挑法 挑法是指挑四缝及挑羊毛疔
挑四缝
是在小儿手指第二关节内侧用针挑出少量黄色粘液,主治小儿疳积、慢性消化不良。
挑羊毛疔法
(羊毛疔相当于急性胃痉挛,急性胆囊炎等急性腹痛症状)。方法是先用铜钱沾麻油或用一小盘边缘光滑侧在病人背部两侧刮。待背部出现轻度瘀血现象,用缝衣针针孔端在背上点。发现异样小点,用针尖挑起皮肤及皮下筋膜。亦有用小刀割之的。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胆绞痛等急性腹痛症。
吹法:吹法包括吹杜尔精神疗法(宗教名称)及吹药两种方法。
吹杜尔精神疗法
方法是用一洁净盖碗由阿訇(宗教人士)在碗壁上写上经字(阿文),放入茶叶(或相应的用中药加工的茶叶)冲入开水。由阿訇诵读经文及吹气入碗让病人饮用。主治一些精神病患,此法有精神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吹药法
将血余炭吹入鼻腔用于止血。用皂角粉吹鼻治疗中风昏迷。
点咽滴鼻洗眼法
回族民间治疗咽部炎症、悬雍垂水肿可用筷子蘸烧盐(即青盐火(火段))点于咽部。用鸡蛋黄油点鼻,治疗鼻粘膜干燥症,用苍耳油点鼻治鼻炎,用柳叶、金银花、白菊花煎水点洗眼治急性结膜炎等。
涂抹法
涂沫法是抹药结合药敷的一种治法,常用有以下几种:①用五月端阳节蟾蜍一只,将墨锭一支由蟾蜍口装入腹中,阴干备用。用时涂于患病处,对急性炎症红肿,有止痛消肿作用。②用花粉、白芷、绿豆共为细末。冷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常用于面部炎症、青年痤疮等。③用鲜蒲公英一两捣成糊状参入蛋清调敷患处。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
回医药介绍(暂无)
, http://www.100md.com
回族医学机构
北京市回民医院:原称中国回民协会普慈回族医院。位于北京宣武区右安门内大街11号(牛街南口外)。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开设有与回族卫生习俗有关的割礼专科门诊,穆斯林淋浴室,礼拜堂等设施。是国内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回族综合性医院。
西安回民医院:位于西安市羊市街28号。1984年由马良骥阿訇创办,并任名誉院长。该院以开展回族卫生习俗“割礼”服务,开展“回回医药”,“回回清真制剂”、“回回药物”研究为主要任务,是西安市回民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中心。
呼和浩特回民医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瑞水渠巷28号,其前身是回民区卫生事务所,后与呼和浩特市医院旧城门诊部,呼和浩特市联合医院合并为回民区医院。1982年改名回民医院。是一所医疗科室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
哈尔滨市穆斯林医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8号,前身为始建于1920年的哈尔滨“犹太医院”。后几经改名,于1989年6月定名为哈尔滨市斯林医院,目前已与英国、马来西亚、阿联酋等许多国际穆斯林组织和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 http://www.100md.com
沈阳市沈河区回民医院: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西地区。前身为沈阳市沈河区小西卫生院。1984年改建为沈河区回民医院。
西宁市回族医院: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南小等,院内设有淋浴室、礼拜堂。是一所综合性民族性医疗机构。
专家推荐
安迪光
男,回族。1929年生,生于河北保定。研究员,回族名为艾·努·安迪光。1945年于重庆成达师范学校阿拉伯文专科班学习,1947-1952在兰州大学学习期间,从师老中医王静山学习,曾任学校《伊斯兰》月刊主编。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曾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任职。对中医的哲学理论及回族民间医学进行了研究,主张一体多元化的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回回医学是消化吸收、继承古希腊医学的主要内容的阿拉伯医学与古代中医学的融合,是“东西合璧”的产物。他认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实为我国所有兄弟民族共创和各种医药养生经验与理论的结晶,倡导必须在医疗实践中,按照自身的规律协同发展和创新,致力于回回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整理;对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也有一定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他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回回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写有《论东西方医学文化高度结合的历史经验》《中国回回医学史稿》《回回医学临证举要》《六经辨证医案》《试解吉益东洞之疑》等论文。他曾于1994年应邀参加由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与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在北京合办的学术交流,并在会上获奖。
伊斯玛仪·陈卫川
男,回族。1939年5月生于宁夏银川市。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宁夏卫生学校医士专业。1959年参加卫生部在宁夏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三年,先后在吴忠市联合医院、吴忠市中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工作。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及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中医药种植、栽培、制剂与中医理论。历任吴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门诊部主任,吴忠市中医院副院长、院长,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内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回族医药研究室主任,兼任宁夏吴忠市政协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科技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医学会会长兼秘书长,宁夏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病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宁夏中医药学会回族医药研究会主任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参与《中国回族大辞典·医药卫生分科》编写工作,任副主编,并参与《中国各民族百科全书·回族卷》的编写工作,主编《吴忠市卫生志》。近年来致力于回回民族医药学的研究与整理,撰写了回族医药文化概述、回族医药文献研究、回族卫生史事、回族医疗卫生机构、回族卫生习俗与卫生保健、回族民间医药疗法与民族地方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文章。发表有关回族医药方面的论文有《回族民间医药浅谈》《中国回族文化探讨》(合作)《试论回族医药研究的必要性》《回族饮食疗法》《回族民间医对植物的形象初步观察》《回族民间医外治法》等文章,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回族医药卫生保健》的科研任务,是宁夏回族医药研究的学生主要带头人。
, 百拇医药
回族医学书籍
《回回药方》
(以下简称《药方》).中国回族医药学大型综合性典籍,未著撰人,红格明抄本,原书36卷,残存4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全文基本上用汉文记述,并夹杂不少阿拉伯、波斯药物名称术语的原文和间译词汇.现残存卷为:目录卷之下、卷12、卷30、卷34.目录卷下包括卷19至36.
《药方》是一部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等科,内容丰富的中国回族医学方书.从现存3卷所载方剂看,全书所载可能达6000-7000首之多.其系统性、综合性不亚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
《药方》以叙方为主,方论结合,回回药物与传统中药并用.据统计《药方》残卷常用药259种,明显属于海药并注明中文名称者有61种;沿用阿拉伯药名,目前尚不知何药者52种,合计海药为113种,占残卷全部用药的43.6%.其他146种则为传统中药,其中也包括已经华化的海药在内.从《药方》中所载方剂来看,无明显君、臣、佐、使之配伍.据研究,《药方》不仅与阿拉伯医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而且突出特色,东西合璧.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保存有阿拉伯式的芳香挥发药、滴鼻剂、露酒剂、油剂、糖浆剂;有些医方的临床应用如草蒲煎剂治疗中风等,又是借鉴了中国传统医学经验并和回回医药相结合的一种用法.
《海药本草》
作者为唐末五代时的李(王旬).祖籍波斯,又名李波斯,善诗.曾几代定居长安西市一带,以卖药主生,《海药本草》收药124种,大多数来自波斯等地及南海诸地区,因此为回回医药根基的一部分,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曾有过作用.有医学专家指出,在唐末五代时在民族医药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书籍首推《海药本草》.它还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