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精神卫生
老年人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首先,应加强老年人本身的心理修养.老年人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个性和行为,都是根深蒂固的,常按照自己的习惯处理方式,从事力不从心的事.精力和体力随增长而减弱,这是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因此对老年人实行退休制度为减轻精神和体力负担创立了一个合理有利的条件.老年人精神上不服老,这果然值得提倡,但承认年事已高,面对实际,量力而行,也是避免精神压力,适应环境的正确态度,反之, 萎靡不振,多愁善感,过度担心自己身体,缺乏乐观,向上的情绪,惶惶不可终日,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老个人经验丰富,阅历广博,以老带新,共同前进,可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但如果自信过高,主观固执,难于使人接近,容易同青年人发生隔阂.在我国老年人退休后,同儿孙辈常生活于一个家庭中,朝夕相外,互相照顾,敬老爱幼,这是我国社会道德优良的传统.但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的发展,习俗的改变,在于青老年之间,自然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为此,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改变,老年人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特殊性格,不要求晚辈顺应自己的并不完全适应时代的愿望.青年人也要了解和熟悉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给予温暖的安慰和充分的体谅处理好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关系,做到家庭和睦友好相处,可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老年人应该注意下列各点:第一,“活动老,学到老”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勉励大家的一句名言.各个老年人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继续学习,不断开阔自己视野,把自己的精力着眼于社会主义祖国蒸蒸日上的光明前景.如有可能,根据自己过去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深入研究某一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见.第二,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集体活动,使自己不脱离集体,不致陷于孤独的境地,同时做些为集体,为社会有益的服务,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第三,参加适合自己举和体力的文娱体育活动.我国传统的气功,太极拳及其他简便易行的锻炼,既能提高体质, 又能陶冶情操,非常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 另一方面应当创造一个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社会风气.对老人有礼貌,体谅老年人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这是老年人的一些特殊的心理状, 是每个有教养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品德.同老年人谈话,要耐心细致,热情和气,说话要慢,口齿应清晰简明,使老年人容易理解和配合,避免老人因视听不便而产生误解和多疑,焦虑和抑郁情绪.不要将重大不幸消息如熟悉的老年亲友的意外消息告诉老年人,防止强烈精神打击.在社会上与家庭中,对老人的生活起居,应多多给予照顾,精神上多给予支持,增强老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家庭的和睦和温暖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自大众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
摘自大众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内科 >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