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33
桥本病发病中白介素18起重要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4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白介素18(IL-18)是新近克隆成功和命名的致炎性细胞因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洪天配副教授近日的一项研究发现,IL-18在桥本病患者的甲状腺细胞中有表达,表明IL-18可能在桥本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桥本病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人员选择了6例桥本病(年龄26~62岁)和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ST)患者(年龄32~56岁)。在B超引导下采用自动活检枪穿刺获得病理诊断,并留取甲状腺组织。以6例喉癌患者的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作为对照。IL-18表达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

    结果显示,正常甲状腺组织中IL-18未见表达。桥本病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滤泡细胞IL-18染色呈强阳性(高表达),胞浆着染。间质内浸润细胞可见少量细胞浆IL-18染色呈强阳性。从其形态特征可以断定为单核巨噬细胞。

    为确认免疫组化IL-18阳性染色的特异性,研究人员在每次实验中,均以相同稀释度的正常山羊血清代替一抗溶液作为阴性对照,其余染色步骤一致,所得结果均为阴性染色,并且IL-18的阳性染色可被10 mg/L的基因重组人IL-18(抗原)完全封闭。以上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完全一致。

    S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肉芽肿内单核巨噬细胞IL-18染色呈阳性(较低表达),滤泡细胞为弱阳性染色,均为胞浆着染。

    该研究发现,IL-18在桥本病患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中高表达,间质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也有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包括滤泡细胞)中则未见表达。研究人员分析认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桥本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IL-1β在桥本病的发病过程中也是关键性的效应分子。已证实IL-18可以加强IL-12介导1型辅助性T细胞的分化过程,并促进T细胞产生干扰素γ(IFN-γ)因此,可以推测桥本病患者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过程中可释放IL-18,IL-18可能通过促进甲状腺内浸润的1型辅助性T细胞和(或)巨噬细胞产生下游的细胞因子如IL-1β、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进一步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 百拇医药(傅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