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临床护理 > 内科护理
编号:124949
系统性红斑狼疮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7~10。

    1、病因

    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多因素所致,在遗传、感染、外界环境、物理化学及激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制约失衡,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多种自身抗体,造成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或隐匿渐进。多数患者有发热、倦怠、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关节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胀、晨僵。约50%患者出现肌痛,严重者有肌炎的表现。近80%患者有皮肤损害,多发于耳轮、前额、口唇、头皮、手背及颈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不规则水肿性红斑以及斑丘疹、紫斑,可形成糜烂或溃疡。亦可见到盘状红斑。典型皮损为两面颊和鼻梁部呈蝶形红斑。活动期患者常有脱发。
, 百拇医药
    本病患者几乎100%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管型尿最终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约有50%患者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电图异常。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出现胸闷、心悸、心律失常,不能平卧,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约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20%。表现为精神障碍如行为异常、兴奋或抑制、幻觉幻听、强迫观念、定向障碍等,也可有癫痫发作、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偏瘫、失语等器质性脑病综合征。神经系统的损害,预示病情严重。少数病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

    约10%患者有肺损害,表现为胸膜炎、胸腔积液或以斑片浸润为特征的狼疮性肺炎,严重者可有肺纤维化及肺功能障碍。

    有消化系统损害的约占20~30%,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偶有肠梗阻、胰腺炎、溃疡穿孔出血。
, 百拇医药
    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少数病人可出现角膜或视网膜受累。

    3、实验室检查

    多种类型的抗核抗体存在是本病重要的血清学特点。90%以上患者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多出现在疾病活动期,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准抗体。此外,还有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可有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等。另外,有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增高,活动期总补体及C3水平降低。

    狼疮带试验,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IgG、IgM及C3的沉积,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定帮助。

    4、诊断

    目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即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11条,具备其中四条者就可诊断。
, 百拇医药
    (1)颊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

    (7)肾脏病变。

    (8)神经系统异常。

    (9)血液学异常。

    (10)免疫学异常。

    (11)抗核抗体阳性。

    对典型病例使用此标准,容易确诊。但对于早期、轻型或不典型的病例,则不能按此标准,而应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密切随访,加以诊断。
, 百拇医药
    5、治疗与护理

    尚无特异性根治方法,根据每个患者情况,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

    (1)一般治疗、护理要点:

    ①对初诊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消极情绪。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或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参加各社会活动、家务劳动及文娱生活。

    ②对光敏感患者,可用阳伞、穿长袖裤、戴宽边帽及防光眼镜等,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必要时可涂防晒膏。保护皮肤。病人应安排在没有阳光直射的病室内。

    ③对有药物过敏患者,应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现象。避免服用诱发药物性狼疮的药物。

    ④有雷诺氏现象患者,应注意保暖。可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复方丹参、妥拉苏林、低分子右旋糖苷等。
, 百拇医药
    ⑤对于妊娠及分娩前后应给予指导。因妊娠和分娩可致病情加重或复发,应尽量避免人流、妊娠。避孕主法宜采用雌性激素药物以外的方法。

    (2)无重要脏器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护理要点: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对于无重要脏器损害的、病情不严重者,可采用强的松20~30mg,每日清晨顿服。另外,也可采取隔日服药或每周服药5日,停药2日的方法。有利于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副作用少,减量方便,可减轻机体对激素的依赖性。激素疗效不好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于发热、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类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3)伴有脏器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护理要点:目前治疗方法有四种:第一种,中等剂量强的松治疗,每日40~60mg.第二种,强的松每日40~60mg加环磷酰胺每日口服100~200mg,或每周400~600mg分2次静脉注射.用药期间环磷酰胺使用总量一般为8g。病情稳定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第三种,强的松联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即每日强的松40~60mg,环磷酰胺0.5~1g/平方体表面积,每3周静脉注射1次,可冲击3~5次。第四种,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00ml中,在30分钟内静脉点滴完,可连续3~4日。或每3~6日注射150mg,共用3~4日。冲击治疗后仍需强的松维持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危重病人,尤其有狼疮性脑病和严重贫血、血小板减低患者。
, 百拇医药
    应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

    ①糖皮质激素减量应逐步进行,不可突然停药。告诫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自增自减。

    ②积极预防感染,尤其口腔粘膜、呼吸道、泌尿道以及皮肤的感染,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加强口腔护理,早期处理口腔内的各种病变。每日进行会阴部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逆行感染。

    ③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

    ④注意监测血糖和尿糖,以防止药物引起的糖尿病。对有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注意有无酮症。

    ⑤观察大便颜色及胃肠道症状,定期检查大便潜血,以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或溃疡。必要时给予氢氧化铝凝胶,保护胃粘膜。

    ⑥糖皮质素易引发精神及神经症状。如有发生需减药,加强安全措施,专人看护,防上意外伤害。
, 百拇医药
    ⑦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前应向患者交待治疗期间应注意的事项。治疗中注意掌握输液滴速,观察心律变化,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

    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是通过抑制功能亢进的B细胞、从而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要定期观察血象,若白细胞低于4.0×109/L时应停药观察,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时,需多饮水,减少药物对泌尿系的毒、副作用,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发生。静脉给药切勿漏入皮下组织,一旦发生,可立即采用2%普鲁卡因2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或用酚妥拉明10mg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稀释,进行局部组织封闭,防止皮下组织坏死。

    对并发的肾、心血管、肺、消化道等损害的护理观察要点,可参照其专科护理常规。

    (4)红斑狼疮脑病的护理观察要点:对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产生精神兴奋的患者或癫痫样发作者,可用安定、鲁米那、奋乃近等镇静剂。
, 百拇医药
    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鉴别清楚发生精神神经症状原因,便于治疗。

    ②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措施,专人看护,防止意外。

    ③注意观察血压、神志、瞳孔、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防止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或发展。

    ④对于偏瘫、截瘫、昏迷、木僵及多发性神经炎患者,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每日应进行2~3次肢体按摩及被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⑤对于困呼吸肌受累发生呼吸困难者,及时给氧,备好呼吸器,气管插客和气管切开等抢救物品应急。吞咽困难应给予鼻饲保证营养摄入,防止吸入性肺炎。

    (5)皮肤损害的治疗护理要点: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光过敏、关节症状应用氯喹或羟氯喹有一定疗效。该药是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首选药,口服后积聚于皮肤,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排泄慢,毒副作用大,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甚至失明。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视力、眼底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停药观察,同时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加速排泄,并应用血管扩张剂,改善血运,必要时给予ATP能量合剂等,提高视网膜的功能。
, 百拇医药
    外用药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或软膏治疗。对于面部及肢端红斑,还可用30℃温水湿敷、轻轻按摩,促进局部血循环,减轻症状。要防止对受损皮肤刺激,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油膏,经常用清水清洗,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利于脱屑。

    对于有感染的皮损,应根据细菌培养及临床表现情况,先行清创,然后局部给予营养、收敛的药物,适当地应用抗生素,促进消炎愈合。

    6、预防

    (1)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应注意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及寒冷刺激。预防各种感染,一旦发生积极治疗。并应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本病的药物。

    (2)做好心理护理,争取患者配合,使其掌握个人养病方法,稳定情绪,避免诱因,预防复发。

    (3)按医嘱治疗,稳定病情,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争取长期缓解。

    (4)女性青年注意晚婚,避免妊娠,以免加重病情。

    (5)应免除各种预防接种。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H > 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