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临床护理 > 皮肤科护理
编号:125281
动物所致皮肤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
     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易在集体和家庭中流行。

    1、病因

    疥疮的发病多因与疥疮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握手、使用病人用过的被褥、衣物等受染。

    2、临床表现

    疥虫喜欢侵犯手指缝、腕屈侧、肘窝、阴部、腹股沟、大腿内侧、下腹部、脐周、臀部、女性乳房下等皮肤薄嫩部位。损害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或小水疱,有炎性红晕。部分患者在阴囊、阴茎皮肤可见黄豆大小的褐红色结节。在指缝常能见到灰白色、灰黑色或肤色弯曲的线状微隆起,长约0.1cm,是疥虫在角层中所掘的隧道,在隧道末端常有丘疹和小疱,在此易找到疥虫。患者有剧烈的瘙痒,夜间尤为明显,常因搔抓引起表皮剥脱、结痂或继发感染,有些可发生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除婴幼儿外,成人的头面、掌跖部不受累。
, http://www.100md.com
    3、治疗与护理

    本病传染性强,一经确诊即应隔离治疗。

    (1)外用疗法:

    ①10%硫黄软膏(婴幼儿用5%的浓度),用法是自颈以下搽遍全身,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天。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第4天洗澡、更换衣服。被褥、床单及换下的衣服要煮沸消毒,不能煮沸的应在阳光下充分曝晒。连用4个疗程后,如仍检出疥虫或有新疹出现,再用上法治疗1次。

    ②r—六六六霜剂,全身搽遍,24小时后洗澡,避免药物过多地收。婴幼儿禁用,以免中毒。

    ③25%苯甲酸苄酯乳剂,可每日搽药1~2次,共2~3天。

    ④也可洗澡后用40%硫代硫酸钠溶液搽遍颈以下全身皮肤,然后立即用4%盐酸溶液重复一遍,每日1~2次,连用3~4天。阴囊结节可同时外用激素类软膏。
, 百拇医药
    (2)其它治疗:有感染者要同时应用抗菌素,瘙痒明显者入睡前应适当给予镇静、止痒药。

    4、预防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集体场所及家庭中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病人用过的衣物、被褥要煮沸或在阳光下曝晒。

    螨皮炎

    1、病因

    又称谷痒症,是一种由螨叮咬皮肤引起的水肿性丘疹、水疱等瘙痒性皮肤病。是由于螨叮咬皮肤所致的急性皮炎。螨虫多寄生在谷物、稻草或草席等上面,与皮肤接触后可产生皮损。

    2、临床表现

    多见于潮湿温暖季节。先于皮肤接触部位或露出部位,以后侵及衣服遮盖部位,发生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丘疹性荨麻疹样损害、不规则水肿性红斑,有时中央为出血性的斑,伴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 http://www.100md.com
    3、治疗与护理

    注意居室和仓库的通风干燥,必要时可喷撒消毒杀虫剂。患者脱下的衣服、用过的草席等物要烫洗或曝晒,皮疹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5%樟脑酒精。皮疹广泛或瘙痒重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物。

    虫咬皮炎

    1、病因

    由于蚊子、跳蚤、臭虫、虱子等昆虫叮咬而引起。

    2、临床表现

    叮咬处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痒性风团或淡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心可有小水疱,个别产生大疱。有的不发生风团、仅为针尖大小的红点或瘀点。皮损常成群分布。

    3、治疗与护理

    可外用10%氨水及各种止痒药水。炎症反应重者可服抗组胺药。有继发感染时可外搽0.5%新霉素软膏,必要时抗感染治疗。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消灭害虫。
, 百拇医药
    隐翅虫皮炎

    1、病因

    隐翅虫停于人体皮肤上被打破或压碎后,虫体生殖器的一种强酸性毒素触及皮肤,于数小时到1~2天引起毒性皮炎。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夏秋季。皮肤损害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小脓疱。其损害以面部多见,其次为颈、四肢和躯干。皮损经1~2周痊愈。轻者有痒及烧灼感,重者剧痛。

    3、治疗与护理

    隐翅虫接触皮肤时,勿在皮面上打死,可用口吹去或以手指将虫拨落。皮炎发生后,局部可湿敷,搽炉甘石洗剂。有继发感染时用抗感染药物。

    蜂螫伤
, http://www.100md.com
    1、病因

    蜂螫人后,毒腺中的毒素通过毒刺注入人的皮肤,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蜂毒刺上有倒刺,螫人后毒刺常留于皮肤内。

    2、临床表现

    蜂螫伤后患处有明显的痛和瘙痒,且很快避部红肿,刺螫处有一瘀点,甚至有水疱形成。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若受多数蜂同时刺螫则可产生大面积的显著肿胀,有时还可引起组织坏死。

    3、治疗与护理

    蜂螫后,先检查患处,拔除刺入皮内的毒刺,再涂10%氨水,可减轻疼痛。若刺螫处红肿疼痛显著可在损害周围注射2%普鲁卡因溶液,或在螫伤处皮下近心端注射盐酸吐根碱溶液(30mg),止痛效果明显。此外,局部可敷冰袋或冷敷1:20复方醋酸铝液。口服抗组胺药和止痛药。有休克反应或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对症治疗,迅速抢救。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