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概述
编号:126995
皮肤针——概述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8日 网易
    1 定义

    皮肤针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同时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

    2 皮肤针的特点

    皮肤针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由此可见它的刺激是在表皮部,简便易学,无危险性,对许多病证疗效独特已经成为针灸医生应掌握的针刺技术之一。

    3 针具

    皮肤针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硬柄用硬塑做成,弹性小软柄有弹性,一般用牛角做成,长度约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针的数目多少不同,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分支针)。针尖要求不可太锐,应呈松针状,全束针类要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铁损。检查针具时,可用干脂棉轻沾针尖,如针尖有钩曲或有缺损,则棉絮易被带动。 临床上常用的是"七星针"分为二种:
, http://www.100md.com
    ① 集束七星针 针7支直径0.4~0.6毫米、长2厘米的合金针,用银丝缠绕成束,安置在针头中,也可用锈花针绑成束夹的筷子上临时应用,针尖税而无芒,针柄多为无弹性的硬质柄。由于7支针尖距离较近,不易刺入表皮损伤毛细血管,刺后针迹只留有一组充血的红点。

    ② 散点七星针 将7支直径0.4~0.6毫米、长5毫米的针分别装入针头的针盘内,周围6支中间1支,针间距离为2毫米左右,针锋税利,针柄多为弹性柄,易于刺入皮肤刺破毛细血管,刺激后针迹处多有出血。

    4 皮肤针疗法治病依据

    皮肤针疗法之所以可以通过刺激皮表,调整脏腑、经络之气,从而治疗疾病,它的理论依据就是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 十四经脉各有大的分支,称为十二别络和十五络脉等,还有许多小的分支,称为三百六十五络,各自再分出若干小络,称之为孙络,布满了各经循行范围内的皮肤上,构成了十四个经络分布区域,人体内脏和外界发生联系,有依赖于皮部小络,外界的信息由小络传递于络脉,由络脉传于经脉,再由经脉传入内脏,人体才能根据信息,来调整适应外界变化;脏腑通过此传递线路,将不需要或是多余的气散发到外界,再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气(如日月精华之气等),来保持人体机能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正常生存;人体也通过此通路执行防御,如卫气不足时,这一通路又成为邪气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由皮肤小络进入络脉,由络脉进入经脉,从经脉侵入脏腑,引起脏腑疾病。

    《素问·皮部论》说:"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肤,则腠里开,开则邪客于络,络脉满,则注于经,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这条通路也是针灸、气功、按摩、皮肤用药等治疗疾病的途径,针灸刺激皮肤可以治疗内脏疾病就是这个道理;内脏疾病还可通过此途径在皮肤上出现各种反应,如疼痛、压痛、颜色变化、皮内结节等,这些反应已成为诊断的指标。 总之,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皮部即是按十二经脉的外行线为依据,将皮肤划分的十二个区域。它位于体表,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反之,通过皮部的治疗亦可以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扶正驱邪。,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中医百科 >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