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成长校园 > 信息
编号:129543
妈妈,看不惯的唠叨和俗气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3日 健康888
     大多数中学生朋友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他们发现父母似乎变得不可爱了,他们处处限制自己的行动,而他们自己又作出些让人觉得看不上眼的事。两代人之间的意见统一不到一起,甚至会发生矛盾。我们其实能给这种现象找到一个心理发展上的依据,就是日益长大了的青少年朋友正在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与父母的相处上正经历省一个“反抗期”。

    (滴铃铃……

    学生:梅梅姐姐,最近我很烦的,我老要跟妈妈吵架。

    梅梅:你读几年级啊?

    学生:高二了。

    梅梅:你跟妈妈吵些什么?

    学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今天早上,天有点阴,她就要我带上雨伞,穿好套鞋去学校。我说没下雨呢,就是下雨,从学校回来也不远。不下雨,穿套鞋带把伞,多好笑啊?她非要我这么做,我偏不。结果她打了我一记耳光,我哭了,到现在还没回家。
, http://www.100md.com
    梅梅:还真是小事,怎么就拗上劲了?

    学生:这种事太多了。比如上星期天,全家去拍照。妈妈非要我站在花坛前做一个姿势拍,我认为拍照要自然,做什么姿势都可以,而且站在花坛前装模作样是很俗气的,没有文化的人才这样拍照,我不肯。她就说我不懂装懂,谁照相是随便瞎照的。结果吵起来了,没拍几张就回家了,扫兴极了。

    梅梅:经常要为这样的事不开心?

    学生:对。妈妈说我大了,看不起父母了,翅膀硬了想飞了。说着说着话乱说了,什么“吃我的饭就听我的,吃你自己的你死也不管你”,什么“生女儿没意思,不作对已经蛮好了,我是没指望了”。你说这都挨得上吗?我不过是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我都十七岁了,自己会判断的,又不是傻瓜。

    梅梅:如果我说这些矛盾可能是非常正常的,你想得通吗?

, 百拇医药     学生:正常的?那我可就害怕了,老这么发生不开心的事,怎么受得了呢?

    梅梅: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你与父母间经常有磨擦,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闹出很多矛盾,这在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进程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被称为“心理反抗期”。

    学生:我又没有想反抗他们。

    梅梅:这个“反抗”,并不是“压迫”与“反抗”的那个反抗,而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专用词汇,指你从一个温顺的孩于,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作为,需要独立的行动,与父母多年习惯了的管理方法之间产生了矛盾,他们要求你的,你未必遵从,希望能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这时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学意义上的“反抗”。

    学生:是这样的吗?

    梅梅:是的。你生下来到现在,一直是在父母非常具体的关心下长大的,吃饭啦、穿衣啦、读书学习啦等等,每一步都是父母“搀扶”着你走过来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小,缺乏独立的判断和行为能力,必须由父母给你作主,也因为你小,没有独立意志,总是表现出一种“听话”的服从趋向。但是,当你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心两方面的成长,随着你受教育程度的深化,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大人”,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要求和能力,而这时父母对你的认识还没有转变,他们仍循着老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孩子,仍要求你“听话”,这就有矛盾了。另一个方面,青少年朋友在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过程中,是从不成熟渐渐走向成熟的,在希望自己独立的早期,会做出一些其实是不尽准确的判断,父母希望你不要这样幼稚,而你不从,这也要发生矛盾。第三个方面,两代人之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件事的判断和处理是不一样的,当父母还没有习惯由你按照你自己的观点处理事物时,就会发生观念、观点上的磨擦。这些摩擦、矛盾集中的阶段,就是青少年朋友的“反抗期”。
, http://www.100md.com
    学生:还有这么一大堆道理啊?

    梅梅:对。你与母亲之间的许多矛盾都可以找到根据比如带雨具的事,你认为这样的小事,你自己是有判断和处理能力的。而你母亲则认为小孩子是没有头脑的,一定要规定清楚。而且出于对你的爱护,宁可白带着不下雨,也要带着以防万一。而你在群体中,怕让人笑话,这对你也很重要。两方想法不一样就要磨擦了。象照相的事,突出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审美观念的差异。你追求自然,母亲比较传统,或者因为在受教育的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产生美感上的差别,又要磨擦了。你长大了,对自己的主张比较执着,就要“反抗”你母亲的规定。

    学生:那么既然我已经长大,需要自己的主张,父母是不是应该尊重我呢?

    梅梅:对的,对长大了的孩子,父母应该在把握原则的大前提下,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但你要理解,父母不是教育家,他们很可能与你一样,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很了解应该怎么做。他们对你是一个“孩子”的认定有一个认识的惯性,一下改不过来,在做法上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另一方面,你的很多想法、主张也确实不一定都对。
, 百拇医药
    学生:但我觉得母亲说话不应那么刻薄。

    梅梅:你不要从“刻薄”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你母亲的唠叨。绝大多数母亲是怀着一颗无私的拳拳爱心爱护自己的子女的,方法上的问题不能说就是变恶了。这点你以后自己做了母亲就能彻底地理解了。另外一个因素,在你这个年龄,你母亲很可能正在经历“更年期”。与你经历青春期一样,更年期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生理、心理转折时期,也许会产生急躁、唠叨的现象,你要理解,要爱护母亲。由于我国七十年代起鼓励晚婚晚育的政策,子女的“心理反抗期”很可能与母亲的“更年期”同步出现,这就更需要以科学和理智来调和这一时期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学生:是不是说我要让着她点?

    梅梅:关键不是谁让谁,而是要从理解和爱心出发,互相尊重。我看你们之间的矛盾也好,不一致也好,都没有任何原则性的意义,只要心平气和,都可以商量。尤其是做孩子的,如果出言不逊,话语伤人,做父母的心里不是滋味。当然也要求父母不要事无巨细,管头管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判断。尤其不要老是以“小孩”、“小孩”看待长大了的孩子,你们是最反感把你们当作本懂事的“小孩”的。

    学生:对。你真了解我们。可这种反抗到什么时候结束啊?

    梅梅:各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结束这种阶段,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父母认可了你的成熟,不再把着你“走路”;二是你已经表现出了充分的行为能力,并学会与父母协调认识上的差异。有了这两点,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当你走出中学校门,就有可能结束这种磨擦了。

    学生:谢谢你,我明白了不少。

    梅梅:好了,你现在不会再生母亲的气了,可以回家了。

    学生:是的,我会和母亲协调好关系的。,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女性保健 > 育儿宝典 > 怎样做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