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气功疗法 > 功法功理 > 正文
编号:137686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7日
     ——武家功及民间气功

    武家功

    武家功是以技击防身为目的的气功流派,如少林气功、八卦掌、朱砂掌、金钟罩、易筋经、大悲功、形意桩等,另外,以表演为目的的硬气功,如头顶开砖碎石、银枪刺喉、指穿砖石等也属武家功。

    武家功将吐纳调息与武术动作相结合,属于动功范畴。《易筋经》说:“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须练气……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由此可见,武家功是为了强壮筋骨,运气以发力。

    武家功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但一般多认为肇始于唐代《易筋经》的问世。

    武家功的基本功有拍打功、运气功等,拍打功即配合呼吸用拳逐渐过渡到用沙袋、木棍、榔头拍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同时落拳点部位挺出迎击。落拳、呼气、迎击同时完成。拍打时先击 左右胸部,继而下降至左右肋、左右腰部,再拍打胸部正中,胃脘部,腹正中部与左右两侧。运气功则有站桩等。

    民间气功

    民间气功指流行于民间,没有见诸文字记载,没有上升到理论、没有统一的功法层次体系,其功法门派源流已无处考证,只靠师徒口传心授的一些功法。如铜钟气功、飞鹰功、太湖桩、马山气功等。另外,巫家功也属民间气功。巫家功靠的是自发功,是层次最低的一类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