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异常可先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出现
(N Engl J Med 2002;346:23-32, 58-61)
纽约,1月4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据1月3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大肠杆菌(E.coli)O157:H7并可能发生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儿童中,凝血酶生成增加以及纤溶抑制在肾功能不全表现之前即可出现。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Phillip I. Tarr博士告诉路透社医学新闻记者,“我们的资料显示,在感染后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发展中凝血的激活是早期可检测到的异常指标。”
Tarr博士及其同事诊断了53例感染E.coli O157:H7的10岁以下儿童。每日血细胞计数和肾功能检查表明16例患儿在发病后5~13天内发生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Tarr博士指出,当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肌酐浓度等化验指标还处于大致正常的范围时,他们已发生相当程度的凝血异常,包括凝血酶生成、纤溶抑制指数,这表明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
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患儿凝血因子的中位数值较无并发感染的儿童高,而无并发感染的儿童又比14例正常对照者高。
在解释这些结果时,Tarr博士说,“我认为这中间存在隐匿性的肾脏损害因素,而且凝血系统和炎症介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他补充道,抗菌治疗干预并不能防止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进展。
他还称,“预防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最好方法是防止原发感染。”
基于这项发现,Tarr博士及其同事将进一步研究是何种因素促成了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生,以及这一现象为何只发生在感染E. coli O157:H7的儿童亚群中。, 百拇医药
纽约,1月4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据1月3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大肠杆菌(E.coli)O157:H7并可能发生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儿童中,凝血酶生成增加以及纤溶抑制在肾功能不全表现之前即可出现。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Phillip I. Tarr博士告诉路透社医学新闻记者,“我们的资料显示,在感染后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发展中凝血的激活是早期可检测到的异常指标。”
Tarr博士及其同事诊断了53例感染E.coli O157:H7的10岁以下儿童。每日血细胞计数和肾功能检查表明16例患儿在发病后5~13天内发生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Tarr博士指出,当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肌酐浓度等化验指标还处于大致正常的范围时,他们已发生相当程度的凝血异常,包括凝血酶生成、纤溶抑制指数,这表明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
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患儿凝血因子的中位数值较无并发感染的儿童高,而无并发感染的儿童又比14例正常对照者高。
在解释这些结果时,Tarr博士说,“我认为这中间存在隐匿性的肾脏损害因素,而且凝血系统和炎症介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他补充道,抗菌治疗干预并不能防止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进展。
他还称,“预防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最好方法是防止原发感染。”
基于这项发现,Tarr博士及其同事将进一步研究是何种因素促成了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生,以及这一现象为何只发生在感染E. coli O157:H7的儿童亚群中。,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手册 > 西药大全一 > 自身活性物质药理 > 生化制剂,生物制品 > 酶 > 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