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41557
把重点放到农村去——200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专题报道之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96期
     本报记者李晓宏

    200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农村中医药工作将是今年中医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人口的卫生保健工作,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国家整体医疗保健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办文件下发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提高认识,从各方面落实国办文件精神。此次会议更加强调要求,把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2002年中医药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村中医药工作推向新阶段。

    1999年4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去年,在明确国家对农村卫生改革总体目标、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的前提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在农村卫生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中,体现出中医药的特点和相应政策”。与此同时,各地也依据《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地位,改进和加强了农村中医药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会议透露,从基本建设上,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去年通过评审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有13个,新确定建设单位33个。这样,全国目前共有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60个、建设单位94个。

    二、任重道远的县级中医院建设

    “七五”期间推出规划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县建设中医院”的工作,到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全国80%的县级行政区建立了中医院。此次会议上明确要求,2002年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加强,首先要通过发挥县级中医院的龙头和指导作用而体现,以此带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

    在建设和发展中,县级中医院为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也应看到,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县级中医院出现了发展乏力、亏损经营甚至无力继续经营的窘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这次会议上的热点话题之一。
, 百拇医药
    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包文辉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一部分中医从业人员思想有误区,认为中医院规模比西医院小,中医的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效益不好,无法跟西医院比拼。”他强调,实践证明,江苏省中医院连续7年门诊量居全省三级甲等医院之首;山东省此种情况也很普遍,他认为,根据客观现实情况,通过主观努力,而不是抱怨,中医院就能健康地成长发展。

    甘肃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鄢卫东认为,扶持中医院发展的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等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医院自身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策划操作,因为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自己。他提到甘肃省庄浪县中医院不拘泥传统观念,开拓急症救护,接手县120急救中心,业务开展后,填补了该县急救空白,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这个“天”,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信任和支持。着眼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医院就能壮大发展,中医药事业就能壮大发展。

    在服务上下工夫,是实现医院生存发展的必需条件,此次会议上介绍的广东省南海中医院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一家县级中医院,他们将突破点选在最具现代色彩的信息化建设上——通过研究分析传统就诊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种种不便,南海中医院筹措资金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经过一番转变观念的教育后,该院上下开始把医院局域网视为必需设备。实行信息化的结果是,患者重复排队、等候的现象大为减少;择期手术在72小时内施行;出院手续15分钟办完;平均住院天数从1996年的23天下降到现在的14天;门诊划价收费一次一个窗口完成……2001年,这家拥有270张病床的县级中医院,门诊总量47.3万,住院病人6120人次,病床使用率96%,业务收入5620万元。
, 百拇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孙塑伦感慨更多。他认为,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医院对自身状况和对市场的把握。两眼朝上的“等、靠、要”最不现实,应该是“环顾左右”和“照镜子”,“环顾左右”就是服务群众求生存,“照镜子”就是要深化改革求发展。

    “深化改革求发展”的一项具体内容就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运用。江苏省卫生厅根据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农村中医院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实施自我“帮扶计划”,加强落后地区的中医院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吴坤平介绍说,到目前为止,第一批64个县的10家单位已经完成了预期目标,成效显著。第二批帮扶已筹措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当地人均收入4万元、设备总值150万元以下的县级中医院为帮扶对象。资金来源有四:省引导资金,市卫生局配备,县财政资助,医院自筹一部分。这种利用丰富的资源补充不足的作法,使全省的农村中医药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然而在经济尚不发达省份的县级中医院就没有这样幸运,他们只能依赖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在艰难的探索中求得生机。河南省登封县中医院就是一例。河南是农业大省,9300万人口,80%在农村,农村中医院建设发展需要犹为突出。虽然该省经济总量尚可,但平均指数不高,农村中医药工作财力严重匮乏。
, 百拇医药
    1998年初,登封县中医院在此大环境下陷入困境。当时,完成主体工程的医院病房楼,因后续资金无法到位,已经闲置5年。在县政府的支持和职工的强烈要求下,医院走上了与企业联合办医之路,与社会财力尝试结合,寻找出路。2000年,尝试股份制改造,当年医院年收入从1999年的280万元上升到480万元,2001年突破700万元。

    三、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筛选推广力度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筛选推广,是培训中医人才,培育、建设中医药市场的有效措施,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求医要求的基本措施之一。

    祖国中医药源于民间,成熟于民间,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与繁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大量“简、便、廉、验”的方剂和治疗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在大庆市召开的现场会,对黑龙江省的经验总结并推广。此次会议上,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系统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其中,该省推广的大庆市“十百千万工程”最具特点。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拥有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7个,待批准的3个;省级先进县24个,待验收的15个;省级先进地市两个,待验收的两个,占全省市(地)、县50%以上。而这一工程的核心就是,围绕群众的需求,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推广的过程也是培训中医药人才的过程,大庆的“十百千万工程”,就使千余名乡村医生能够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患者服务,成为中医药人才。
, 百拇医药
    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关键是“验、廉”,在某种意义上,“廉”与“验”几乎同等重要。限于收入水平,很多农村患者因支付能力不足,小病养大,大病干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恰能为人民群众解决这一难题。四川省中医管理局局长杨殿兴介绍,在四川,他走访的100多个乡镇,一服中药均价3元7角,治疗平均花费6—7元,群众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和突发病症在乡镇解决,靠中医药的适宜技术,做到了小病、轻病有人管,使小病不致发展成大病。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所产生的需求,也为基层医院、中医院开辟了一条收入来源,这一点在贫困地区犹为重要。四川省剑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以来,所需的药材数量品种都有增加,川北山区又是我国著名中药材产地,县中医院开辟出100多亩山地种植药材,各乡镇卫生院也辟地种植,自用之外,还供外销,立足自身优势,在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收入来源。

    中医药适宜技术以为广大农民有效地防病治病为目的,是中医药事业立足广大农村的重要技术手段。真正便廉、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能够带动中医药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福祉一方,德政于民。在筛选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格外慎重,推广适宜技术初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学者,筛选适宜技术,编撰教材,自上而下地推广。后来发现此方式在实践中行不通。盖中国地域辽阔,风土复杂,各地常见病、多发病各具特点,而农村适宜技术主要是针对区域范围和区域人群使用,甲地适宜的技术,到乙地就可能没有用武之地,不结合当地特点,实验室里论证再好的适宜技术也难以推广。针对此种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整了筛选政策,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由乡镇、县中医院向地(市)管理部门推荐当地适宜的技术,地(市)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审定批准后,转回地方执行。这样的做法,虽然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有效地保证了被筛选出来的农村适宜技术的效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