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医基础理论 > 整体观念与阴阳五行 > 阴阳学说
编号:147229
阴阳学说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理热线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阴和阳的统一体。所谓阴阳,是对一切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对立统一的两方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昼夜、男女、外内、动静、快慢、升降、轻重分属阴阳。

    类别

    人体部位

    组织结构

    功能活动状态

    阳

    表、背、上部

    皮毛、六腑、气

    兴奋、亢进

    阴

    里、腹、下部

    筋骨、五脏、血

    抑制、衰退

    事物的生成、变化以至消灭,都是由于事物内在联系的阴阳双方运动的结果。阴阳双方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主要是①阴阳对立②阴阳互根③阴阳消长④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和互相斗争着的。通过斗争维持动态平衡。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的一方而单独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变化,一直处于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恒动之中。阴阳之间的消长关系,在一定限度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和变化。如果任何一方消得太快或者长得太多,超过正常限度,必然破坏阴阳相对平衡而导致疾病的出现。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即阴可以转为阳,阳也可以转为阴,从而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人体的病理变化,较人体生理更为错综复杂。疾病的发生,从总的方面看,是阴阳对立依存关系被破坏,人体失去正常的阴阳相对平衡状态,而造成了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人体正气和致病病邪两个方面。人体正气有阳气和阴精之分,致病病邪也分为阴邪和阳邪。阳邪致病,就会出现阳盛伤阴的热症;阴邪致病,又会出现阴盛伤阳的寒症。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则会出现虚寒症;阴精不足而不能制阳,则表现为虚热症。

    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导致各种疾病内在变化的基本因素,所以治疗疾病的原则,必然是从调整阴阳出发,补偏救弊,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阳平阳秘,恢复阴阳的正常状态。

    药物是调节人体阴阳、战胜疾病的重要武器。药物的功能,主要靠它的气(性)味、升降浮沉来体现;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可以阴阳来概括。

    1、气。气有寒热温凉四种。温、热属阳,寒、凉属阴。阳盛的热症,要用寒凉的药物以清热。阴盛的寒症,要用温热的药物以祛寒。阴虚的虚热症,要用凉性滋润的药物以养阴。阳虚的虚寒症,要用温热的药物以补阳。

    2、味。味有酸苦咸辛甘五种。酸、苦、咸的药物,一般有涌泄的功能,属阴;辛、甘的药物大多具有发散的功能,属阳。

    3、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升浮的药物,主上行而向外,属阳,沉降的药物,主下行而走内,属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