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49972
心脏复苏后低温对预后有益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7日 医学空间
     (N Engl J Med 2002;346:549-563,612-613)

    纽约,2月21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据发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两项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心脏停搏复苏后应用浅低温可能会提高神经系统预后和存活率。

    在其中一项研究中,奥地利维也纳Notfallmedizin大学医院的Fritz Stetz博士及其同事对275例心脏停搏后复苏病人的预后进行了评估。这些受试者随机接受治疗性低温或24小时标准常温处理。所有病人心脏停搏的原因都是室颤。低温治疗要达到的温度为32到34摄氏度。

    研究人员发现,低温组有55%的病人神经系统预后良好,而常温组只有39%(p=0.009)。另外,低温组和常温组的6个月死亡率分别为41%和5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澳大利亚Dandenong医院的Stephen A. Bernard博士及其同事对77例院外心脏停搏的昏迷病人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该项研究中要达到的温度是在自主循环恢复后2小时内达到33摄氏度,并且维持此温度达12小时。

    接受低温治疗的病人中有49%得以存活而且神经系统预后良好,而常温治疗的病人只有26%生存下来。多变量分析证实接受低温治疗的病人预后更好(p=0.011)。同第一项研究一样,他们发现低温并没有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在相关述评中,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Peter J. Safar和Patrick M. Kochanek博士指出,“这两项实验的研究结果很重要,因为在美国,心肺脑复苏后的永久性脑损伤至今仍可引起许多迟发性死亡,约占院外心脏停搏存活者的10%到30%。”

    低温也有可能对再生和修复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即使存在这种可能性,Safar和Kochanek博士仍然推荐对心脏停搏幸存者应用浅低温,越早越好,并至少持续12小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