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针疗法
一、[概说]
皮肤针疗法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在古代针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也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
皮肤针治病,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1、针具
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厘米,为手握之部分,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为针头,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为针组(束)。根据针组所用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如将梅花针加入磁性则称磁梅花针。如将一定电源的两根输出线一根接在梅花针上,一根接在铜棒上,则可制成电梅花针。
, 百拇医药
此外,还有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称为滚刺筒,滚筒上遍布一百多根短针,具有刺激面广、刺激量均匀、简便快速等优点。
2、针刺方法
A、叩刺:用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一般针柄末端露出手掌后约2-5厘米,以拇中二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时要求:第一,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这样可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第二,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向下刺,垂直地提起,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以免增加病人的疼痛。第三,叩刺的速度和力度要求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可按一定的路线成行叩击,也可在一定范围内环形叩击,或在一个点上进行重点叩击。
B、滚刺:手持滚刺筒的筒柄,将针筒在需要滚刺的部位皮肤上来回滚动,滚动时的压力和速度力求均衡,并避免在骨骼突起处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个狭长的面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
, 百拇医药
3、针刺部位
头部:按督脉、膀胱经、胆经各经的循行,由前发际刺后发际,两侧颞部则由上向下叩刺。
项部:沿着胸锁乳突肌后缘和前缘由上向下叩刺;沿着下颌角由后向前叩刺。
肩胛部:先由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刺,其次在肩胛岗上缘由内向外叩刺,最后由肩胛冈下缘,向内后外叩刺。
四肢:按十二经脉循行叩刺,在关节周围可进行环形叩刺。
胸部:沿正中线从上向下叩刺,沿肋骨由内向外叩刺。
腹部:纵横交叉叩刺。
二、[临床应用]
1、感冒
, 百拇医药
A、叩打脊柱两侧、肘窝、大小鱼际、鼻部,以治疗风寒型感冒,给予较重刺激。
B、叩打胸背部、后颈部、风池、大椎、合谷、曲池,以治疗风热型感冒,给予较重刺激。
C、叩打脊柱两侧及鼻部,足三里,有预防流感的作用,给予轻度刺激。
2、头痛
A、叩刺风门、大杼、外关、中都、合谷及颈夹脊,给予较重刺激以治疗外感头痛。
B、叩刺肝俞、头维、太阳、百会、气海、足三里及夹脊(第十一胸椎至第二腰椎),给予轻度刺激,以治气血亏虚之头痛。
C、叩刺阿是穴、肝俞、胆俞、头维、太阳、风池及夹脊(第五胸椎至第九胸椎),给予中度刺激,以治肝阳上亢之头痛。
, 百拇医药
3、眩晕
A、叩刺头部、肝俞、肾俞,给予中度刺激。
B、叩刺百会、太阳、印堂、夹脊(第五至第十胸椎),给予中度刺激。
C、叩刺后颈、乳突部、骶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给予轻度或中度刺激,可治高血压。
4、失眠
A、叩刺脊柱两侧,心俞、肝俞,给予轻度刺激。
B、叩刺内关、神门、三阴交、太冲、后颈部,给予轻度或中度刺激。
5、痹证
A、病变位于上肢部,则重点叩刺第四至第七颈椎,第一至第四胸椎两侧,肩胛骨内侧缘,患部关节,给予中度刺激。
, 百拇医药
B、病变位于下肢部,则重点叩刺第四腰椎及腰骶部,臀部及患部关节,给予中度刺激。
C、急性期则叩刺患部关节周围,给予中度或重度刺激。
6、斑秃
A、叩刺后颈部、脱发区,给予中度刺激。
B、叩刺脊柱两侧、肺俞、肝俞、太渊
三、[ 注意事项]
1、临床操作前应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或滚刺筒滚转不灵活,应及时修理。
2、针刺及针刺局部皮肤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3、对肌肉坚实,皮肤较厚及体格肥胖者,刺激可略为加重。
4、滚刺筒不能在骨骼突起处推滚,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
5、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不宜使用本法。
6、怀孕妇女避免叩刺腰骶部、少腹部及合谷、三阴交。, 百拇医药
皮肤针疗法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在古代针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也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
皮肤针治病,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1、针具
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厘米,为手握之部分,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为针头,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为针组(束)。根据针组所用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如将梅花针加入磁性则称磁梅花针。如将一定电源的两根输出线一根接在梅花针上,一根接在铜棒上,则可制成电梅花针。
, 百拇医药
此外,还有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称为滚刺筒,滚筒上遍布一百多根短针,具有刺激面广、刺激量均匀、简便快速等优点。
2、针刺方法
A、叩刺:用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一般针柄末端露出手掌后约2-5厘米,以拇中二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时要求:第一,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这样可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第二,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向下刺,垂直地提起,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以免增加病人的疼痛。第三,叩刺的速度和力度要求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可按一定的路线成行叩击,也可在一定范围内环形叩击,或在一个点上进行重点叩击。
B、滚刺:手持滚刺筒的筒柄,将针筒在需要滚刺的部位皮肤上来回滚动,滚动时的压力和速度力求均衡,并避免在骨骼突起处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个狭长的面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
, 百拇医药
3、针刺部位
头部:按督脉、膀胱经、胆经各经的循行,由前发际刺后发际,两侧颞部则由上向下叩刺。
项部:沿着胸锁乳突肌后缘和前缘由上向下叩刺;沿着下颌角由后向前叩刺。
肩胛部:先由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刺,其次在肩胛岗上缘由内向外叩刺,最后由肩胛冈下缘,向内后外叩刺。
四肢:按十二经脉循行叩刺,在关节周围可进行环形叩刺。
胸部:沿正中线从上向下叩刺,沿肋骨由内向外叩刺。
腹部:纵横交叉叩刺。
二、[临床应用]
1、感冒
, 百拇医药
A、叩打脊柱两侧、肘窝、大小鱼际、鼻部,以治疗风寒型感冒,给予较重刺激。
B、叩打胸背部、后颈部、风池、大椎、合谷、曲池,以治疗风热型感冒,给予较重刺激。
C、叩打脊柱两侧及鼻部,足三里,有预防流感的作用,给予轻度刺激。
2、头痛
A、叩刺风门、大杼、外关、中都、合谷及颈夹脊,给予较重刺激以治疗外感头痛。
B、叩刺肝俞、头维、太阳、百会、气海、足三里及夹脊(第十一胸椎至第二腰椎),给予轻度刺激,以治气血亏虚之头痛。
C、叩刺阿是穴、肝俞、胆俞、头维、太阳、风池及夹脊(第五胸椎至第九胸椎),给予中度刺激,以治肝阳上亢之头痛。
, 百拇医药
3、眩晕
A、叩刺头部、肝俞、肾俞,给予中度刺激。
B、叩刺百会、太阳、印堂、夹脊(第五至第十胸椎),给予中度刺激。
C、叩刺后颈、乳突部、骶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给予轻度或中度刺激,可治高血压。
4、失眠
A、叩刺脊柱两侧,心俞、肝俞,给予轻度刺激。
B、叩刺内关、神门、三阴交、太冲、后颈部,给予轻度或中度刺激。
5、痹证
A、病变位于上肢部,则重点叩刺第四至第七颈椎,第一至第四胸椎两侧,肩胛骨内侧缘,患部关节,给予中度刺激。
, 百拇医药
B、病变位于下肢部,则重点叩刺第四腰椎及腰骶部,臀部及患部关节,给予中度刺激。
C、急性期则叩刺患部关节周围,给予中度或重度刺激。
6、斑秃
A、叩刺后颈部、脱发区,给予中度刺激。
B、叩刺脊柱两侧、肺俞、肝俞、太渊
三、[ 注意事项]
1、临床操作前应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或滚刺筒滚转不灵活,应及时修理。
2、针刺及针刺局部皮肤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3、对肌肉坚实,皮肤较厚及体格肥胖者,刺激可略为加重。
4、滚刺筒不能在骨骼突起处推滚,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
5、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不宜使用本法。
6、怀孕妇女避免叩刺腰骶部、少腹部及合谷、三阴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