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1874
九画(3)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鬼胎: ①指由肝气郁结造成的类似妊娠的病症。又称伪胎。②由于素体虚弱,七情郁结,气血凝结不散而造成的腹部渐大,终年不产的徵瘕病,也称为鬼胎。③停经数月后,腹大如孕,最后发生子宫内大量出血(血中伴有蝌蚪状的东西),患者昏迷不醒的病变,也称为鬼胎。④因胎气虚而引起的早产或过期难产的婴儿也称为鬼胎。

    胪(lu)胀: 腹部发胀,胪同臚,指腹前部位。

    胂(shen): 腰以下两旁和髋骨以上的肌肉,名胂。

    胜气: 运气学说术语。指上半年发生的偏胜之气。

    胜复: 胜指胜气,是强胜太过的意思。复指复气,是报复的意思。按照运气学说中先胜后复的规律,一年中的上半年,如果出现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就会出现与上半年气候相反的气候。这种由于气候反常而出现的一胜一复的现象,简称为胜复。

, 百拇医药     胠(qu):腋下腰上的部位。

    胎气: 指胎儿在母腹内所禀受的先天精气。人由受精卵变成胚胎乃于发育成胎儿,皆赖此滋长。

    胎胪:《太平御览》中载:卫汛撰有《妇人胎脏经》和《小儿胪囟方》两方,胎胪是以上二书的合称。已佚。

    胎证: ①不满一月的新生儿所患的病。又称为胎疾。②也有指周岁以内婴儿患病为胎证的。

    胎毒: ①指先天性梅毒。②古人认为,某些女儿疾病,是妊娠期间感受母体热毒所致,因此,常把婴儿出生后发生疮疡、发热的疾病称为胎毒。

    胎肥: 初生婴儿肌肉肥厚,遍身血红色,满月后日渐消瘦,眼白睛粉红,五心热,大便难口中时时生涎的证候。这是在母体内感受湿热之气的表现。

    胎实: 指小儿面红,目黑睛多,并多喜笑,为先天充足,肝肾精血充沛的表现。
, 百拇医药
    胎热: 初生婴儿时哭叫全身壮热,皮肤如淡茶色,目赤,眼胞浮肿,尿黄赤,大便干结,食乳急促的病症。

    胎寒: 初生婴儿腹胀泻利,食乳少而不消化,肢冷曲身,哭叫不止的病症。多为妊娠时母亲过食生冷,伤及胎气所致。

    胎赤: 初生儿皮肤红赤如丹的症状。是胎中感受母体热毒的表现。

    胎黄: 初生婴儿面目皮肤发黄的病症,即新生儿黄疸。是胎中感受母体湿热所致。

    胎怯: 初生婴儿身无血色,肌肉瘦薄,大便色白,毛发极少,目无精光的病症。是胎禀不足的表现。又名胎瘦、胎弱等。

    胎惊: 未满月的婴儿发热抽风。

    胎漏: 即孕期阴道流血,时有时无,腹不痛,胎不动的症候。胎漏是因气血不足,肾气亏虚,血热等造成,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
, 百拇医药
    胎咳: 即百啐嗽,见该条。

    胎痫: 小儿出生百日内发生痫病。胎痫的主要症状是时发抽搐,身热,面青,身强,目斜,是热邪亢盛的表现。

    胎动不安: 怀孕期间,孕妇自觉腹中胎儿频频躁动,腰腹胀痛而坠,或阴道出血的病症。造成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因,是跌仆闪挫损伤胎元;或冲任亏虚,胎元失养;或误用伤胎药物等。

    胎气上逆: 素体肾阴不足,肝血亏虚,怀孕期间胎儿又进一步消耗阴血,因而形成气浮于上,冲逆心胸产生胸膈胀满,甚至胁痛,喘息,烦躁不安等症状的病变。

    胎动下血: 孕妇自觉腹痛和胎儿躁动,同时伴有阴道下血的病症。胎动下血是流产的先兆。

    胎水肿满: 妊娠五、六月后,孕妇出现的腿脚肿胀,甚至全身浮肿,腹大异常的症状。主要由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
, 百拇医药
    胎前三禁: 产妇胎前用药应当禁忌的三个方面。一是禁汗;二是禁下;三是禁利小便。三禁只是强调在这三个方面不要轻易用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能使用。

    脉: ①指血管。②指脉象。

    脉口: 就是寸口。见该条。

    脉气: 指经气。见该条。

    脉象: 由脉搏的频率、节律、动态、波幅、充盈度、通畅情况、位置等共同反应出来的血脉搏动的征象。

    脉诊: 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医生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分别放在病人两手近腕处的桡动脉上,一面用不同力量按压,一面集中精力审查病人脉搏的位置、动态、频率、节律、充盈度等情形,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

    脉胀: ①腹部肿胀青筋暴露的症状。这是血瘀、气滞、水停的表现。②即静脉怒张和曲张。
, 百拇医药
    脉萎: 因心肺气热,导致手足筋脉纵弛不收,肌肉萎缩无力的病症。

    脉厥: 突然昏倒,六脉沉伏,手足冰凉,面色苍白,牙关紧闭,状若中风但没有痰声,没有抽搐症状的病变。

    脉暴出: 在大病久病过程中,本来微弱欲绝的脉,突然显露,称为脉暴出。这是一种残灯复明的危重征象。

    脉滑而厥: 厥是手足逆冷,滑指脉搏跳动快,两种症状同时出现,称为脉滑而厥。这是里热郁闭,外见假寒的证候。

    脉证合参: 辨证时,脉象与症状应用相互参照、对比,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准确地推断病情。

    顺证: 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病症。顺证预后良好。

    顺气: 运用行气药物,调整脏腑气机,使之归于畅达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顺传逆传: ①疾病按一定规律发展,称为顺传,如温病由上焦传中焦再传下焦;打破规律,迅速向危重阶段发展的,称为逆传,如卫分逆传心包。②疾病由里及表,称为顺传;由表及里,称为逆传。

    顺气疏郁: 调畅气机,疏通郁滞的治法。

    蚀死肌: ①指坏死了的肌肉组织,是疮痈溃烂后腐肉不去的现象。②指治法。运用化腐药物以溶蚀坏死组织的方法。

    胞: ①指膀胱。②指女子的子宫。

    胞络: 分布在子宫上的脉络,又称为胞脉。

    胞衣: 胎盘,又称为胎衣。

    胞气: 膀胱经气。

    胞脉: 义同胞络。见该条。
, 百拇医药
    胞阻: 妇女怀孕期间,经常小腹疼痛的病症,又称为妊娠腹痛。多为寒凝气滞,气血不和,或血虚胞脉失养所致。

    胞痹: 由于风、寒、湿伤及膀胱,阻碍膀胱气化,引起小腹疼痛拒按,小便艰涩或不通的病症。又称为脬痹、膀胱痹。

    胞衣不下: 孕妇产后胎盘不能自动排出体外,称为胎衣不下。多为分娩过程中气血耗损太多,血虚气弱,排出无力所致。

    胞系了戾: 因膀胱排尿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小腹拘急,小便不通病症。胞指膀胱,了戾是撩乱的意思。

    胆: 六腑之一。因其所藏为清净之汗,故又称为奇恒之腑。它附着于肝上,与肝相表里,配合肝脏完成消化,主疏泄,调节情志等功能。

    胆经: 足少阳胆经的简称。见足少阳胆经条。

, 百拇医药     胆导: 把猪胆汗灌注到直肠内,用以润肠通便的治法。

    胆实: 由于胆气壅滞而引起的以口苦,胁胀,胸脘满闷,舌红苔黄,大便结燥等为主症的疾病,属胆实。

    胆虚: 由于胆气不足,因而引起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烦易惊,多叹息一类症状的疾病。多见于癔病或某些神经衰弱的病人。

    胆热: 即胆腑感受热邪而产生的以口苦,咽干,目眩,呕吐苦水,耳鸣,胁痛,易怒,往来寒热,面目或一身发黄等症状的病症性质。

    胆寒: 胆腑感受寒邪而产生的头晕呕吐,胸中郁闷,夜不成寐的病症。

    胆咳: 咳而呕出胆汗的证候。

    胆黄症: 因极度惊恐之后而发生的面目及全身发黄的病症。此病的特点是:既没有热象,又没有典型的湿象,病人昏沉困倦,皮肤色黄如染。预后多不良。
, 百拇医药
    跗: ①读作fu,同肤,足背。②读 fu,同腐。"其民嗜酸而食{月付}"。

    {月付} ①同肤肿,指全身水肿。②单是脚背肿,也称为跗肿。

    重阳: ①两种属阳的性质于同一事物同时并见。称为重阳。也就是阳极盛的意思。如白天为阳,日中为阳中之阳,日中就称重阳。再如发热属阳盛,脉洪大也属阳盛,两种症状同时并见,也称为重阳。②阳热盛极到向其对立面转化的程度时,也称重阳。③脏腑阳气素盛的体质特点。

    重阴: ①两种属阴的性质于同一事物中同时并见,称为重阴。如夜晚属阴,半夜为阴中之阴,称为重阴。再如,发冷属阴症,脉微欲绝,也属阴症,如果两种症状同时并见,也称为重阴。②阴寒盛极到向其对立面转化的程度时,称为重阴。③阴脏疾病传给阴脏的病情发展,也称为重阴。

    重实: ①两种以上性质属实的症状同时并见的证候性质。也就是虚上加实的意思。如身发热而又脉象充实。②实证又用补法,也称为重实。
, 百拇医药
    重虚: ①两种以上性质属虚的症状同时并见的证候性质。也就是虚上加虚的意思。如呼吸短气,而又六脉微细。②虚证又用攻泻削夺之法的,也称为重虚。

    重舌: 舌下近根处因肿胀而凸起似一小舌的症状。是心脾湿热循经上攻,以致壅结舌下而成。

    重龈: 上下齿龈高肿的症状。是胃中火毒湿邪循经上攻,壅滞结聚所致。

    重身: 怀孕之体。

    重剂: 由金石类重镇药物组成的方剂。

    重阳必阴: 即阳证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就会出现阴性的症状或向阴证转化。如热极生寒。但在重阳必阴这一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亢阳大量耗伤人体气液,正气大衰而出现真正的阴寒虚证。二是阳亢于内,格阴于外,而出现阴寒假象。参阅阳盛格阴条。
, http://www.100md.com
    重阴必阳: 即阴气偏盛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阳性症状或向阳证方面转化,称为重阴必阳。但在重阴必阳这一转化过程中,常常是一种假象。参阅阴盛格阳条。

    重阴为癫: 这里的重阴是指在属阴的部位见到阴脉(如尺部见沉涩脉),在属阳的部位也见到阴脉(如寸部也见沉涩脉)。这是阴邪郁结的反应。此时若发生神志改变的疾病,则容易发为癫证(因狂证为阳,癫证属阴)。

    重竭逆厥: 是针刺不当造成的两种严重后果。五脏之气已绝于内,不但不补其内,反而用针充实其外,造成外闭内绝的严重后果。称为重竭。古人认为,重竭是死证,特点是:患者临死时比较安静;五脏之气绝于外,不但不急固其外,反而用针充实其内,造成内闭外脱的严重后果,称为逆厥。逆厥,古人也认为是死证,特点是:患者临死时比较烦躁。

    重镇安神: 运用金石重镇药与蚧类药治疗心神不安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重可去怯: 质地重坠的药物,有治疗惊恐不安病症的作用。

    食: ①吃。②饮食物。③同饲。供给的意思。④通蚀。

    食医: 周代医官名。主要职务是为国君调配饮食,类似现在的营养师。

    食依(yi):古代的一种病名,主要症状是食欲旺盛而身体消瘦,多是脾胃有热的表现。

    食复: 久病初愈,因饮食失调而又旧病复发。

    食痹: 由于肝气横逆伤犯脾胃,或痰饮瘀浊留滞胃脘,造成胃失和降的病机,从而引起上腹及两胁闷痛,饮食不下,食下作吐,吐后稍舒的病症。

    食痫: ①指小儿因伤食造成中焦阻塞,气机升降失常而发生的痫病。本病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癫痫,仅形似而已。②指小儿因伤食发热而引起的抽搐。
, 百拇医药
    食中(zhong):醉饱过度,兼感风寒或因过分气恼而引起的昏倒,口噤肢强的病症,属类中风的范畴,所以,称为食中。其病机是胃气不行,升降不通。

    食郁: 郁证之一,因气机不利,运化功能障碍,造成饮食积滞所引起。其症常见脘腹胀闷,嗳腐泛酸,大便不调,甚至形成黄疸,痞块,臌胀等。

    食疳: 因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而导致的以面黄肌瘦,多食善饥,大便不调,甚至形体枯瘦,肚腹胀大,纳呆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小儿营养不良性病症。

    食已即吐: 饮食刚刚吃下去,很快就发生呕吐,多为胃热、食滞、痰积等原因所引起。

    急方: ①针对危重病所使用的急救方。②作成汤剂服用的药方。汤剂易于吸收,收效快,能够迅速攻除病邪,所以又称为急方。③急则治标的方。④由气味都很浓厚的药物组成的方。这种方剂药力一般都比较强大、峻猛。
, http://www.100md.com
    急黄: 面目和周身突然发黄的病症。这是湿热毒邪内迫营血的表现。初病时有发热,心满,胸闷,喘息,甚至高热神昏,吐血,便血,腹水等症,死亡很快。本病有的刚起病就发黄,有初病不黄,死后才见身面发黄的。《医宗金鉴》称本病为瘟黄。

    急惊风: 小儿因内热炽盛,表闭不能宣泄,热极生风而出现的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身强项强等症状的病症。

    急下存阴: 在急性热病过程中,因高热煎灼肠胃津液,形成肠燥便结,运用通腑泻热药物以能便泻热,使阴津不致进一步受损的治疗方法。

    急者缓之: 即对于拘急,强直,痛胀等病症,使用缓急解痉的一类治疗方法。如热极动风者,当以清热熄风以缓之;因寒凝筋脉者,当温经散寒以缓之。

    急则治标: 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的一个原则。病有标本之分,治法有缓急的不同,标症紧急时,虽然不是病本,也应首先加以治疗,以缓解剧烈的痛苦或度过危险关头。
, 百拇医药
    衄血:其一,指一切非外伤性的身体外部出血;其二,鼻出血。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五种:一是鼻部受伤;二是伤寒病过程中,太阳证失于表散,热邪积于经,迫血妄行,常伴有发热,无汗,头痛目眩之症;三是阳明病失下,没有及时运用攻下的方法,热瘀于里,迫血妄行,有漱水不欲咽之症;四是温热病,误用辛温药物,扰动了经血;五是阴虚内热上扰而迫血妄行,有潮热、心烦、舌尖红、苔少等症状。

    衄家: 经常流鼻血的人。

    兔啮(nie): 啮,用于啃或咬。兔啮是一种外科病症,生于脚后跟,外形象被兔咬过似的,中心凹陷,微肿不痛,与疽症很相似。

    垂痈: 初生儿靠咽喉的上腭部红肿,阻碍呼吸的病症。

    复方: ①由两个以上方剂合并组成的方。②方中各药分量相等的方。③由一方加味而成的方。

    复溢关格: 脉学术语。复溢指上入鱼际,下入尺内,长大盛实至极的脉象。这样的脉象,属关格脉。关格脉是阴阳亢极而不和,阴关于内,阳格于外,阴阳将要离绝的危重现象。
, 百拇医药
    便血: 大便中带有血液或便前便后肛门出血的症状。

    便秘: 大便干燥、坚硬、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等,称为便秘。

    便毒: 发于两腿合缝间的梅毒,左称鱼口,右称便毒。参见鱼口条。

    俞: ①读shu,通腧。针刺穴位。②读yu,通愈,病好了的意思。

    俞穴:①针灸穴位。②五输穴之一。

    俞府: 穴位名称,位于两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属足少阴肾经,主治哮喘,咳嗽,胸痛等。

    腧跗: 人名。①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医生。②传说中的上古医生。说他能施行割皮解肌,决脉结筋等手术。

    追虚逐实:病人本已血虚,又用火法治疗,劫夺阴分,称为追虚。病人本有实热,又用火法治疗,更增里热,称为逐实。这两种治法都是错误的。

    适寒温: 增减衣物,以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