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知识
编号:151912
常用配穴方法及其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一、远近配穴法

    此法即近代所称的局部与远道相配合的一种取穴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标本、根结理

    论配穴,标、结都在头、面、胸、膺、背、腹等部,本、根都在四肢下端部。标本、根结存在着上下、内外相互对应的关系。远,即远道,指本、根部四肢的穴位;近即局部,指标、结部躯干的穴位。针灸文献中有关远近配穴法的记述很多,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经的远近配合,一是异经的远近配合。如痉病项强,取膀胱经天柱穴配束骨穴(《百证赋》);肢体佝偻不伸,取少阳经风池穴配绝骨穴(《玉龙歌》)。

    临床上还应用着一种募合、俞原配穴法,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募穴与合穴相配,背俞穴与原穴相配,也属于远近配穴法。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这是取募穴与合穴、俞穴与原穴在主治上存在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穴法。如取肺的背俞肺俞穴与肺经的原穴太渊治疗气虚咳喘;取胃的募穴中脘配胃的合穴足三里治急性胃脘痛等。

    二、上下肢配穴法

    这种配穴法临床应用很广。如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胃病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等。古人特别提出了八脉交会配穴法。八脉交会穴是分布在上、下肢肘膝以下八个交会于奇经八脉的经穴,分为四对,上、下配合能主治本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具体配穴法是:取阴维的手厥阴内关穴配通冲脉的足太阴公孙穴,主治胸、心、肝、脾、胃疾患;取任脉的手太阴列缺穴配通阴跷的足少阴照海穴,主治胸、咽喉、肺、隔、肝、肾疾患;取督脉的手太阳后溪穴配通阳跷的足太阳申脉穴,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腰背疾患;取阳维的手少阳外关穴配通带脉的足少阳足临泣穴,主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胁肋疾患。总之,阴经两对配穴主治五脏病变,阳经两对配穴主治肢体及其体表器官病变。

    此外,还有一种上、下肢脏腑原穴配穴法,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阴阳、上下相配的方法。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疾患。其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取上、下肢相应,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例如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或郁怒伤肝出现的手足拘挛,其病位主要责之于肝,症状大都反映在头目及四肢,故取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配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称“四关”,是临床上所常用的一种配穴方法。,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