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画(2)
畏寒: 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或向火即缓解的症状。这是里阳虚衰,失于温煦的表现。
胃: 六腑之一。上连食管,下通小肠,居上腹正中,主受纳和腐熟饮食物,故又称为水谷之海。它与脾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又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胃脘: 即胃腔。上口贲门部为上脘,中部为中脘,下口幽门部为下脘。
胃经: 足阳明胃经的简称。它起于鼻旁(迎香),挟算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算外入上齿中,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到达前额。
胃阳:指胃的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
胃阴: 与胃阳相对而言,包括胃中津液和化生胃阳的物质。在作用上,既是胃阳的物质基础,又对胃阳有协同,调节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胃汁: 指胃中的津液。属于胃阴的范畴。参见胃阴条。
胃津: 义同胃汁。见该条。
胃气: ①胃的生理功能的统称。②脾胃正常机能状态在脉象上的反应,和缓从容的脉象,称为有胃气。
胃脉: 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的脉象。这是有胃气的表现,所以,称为胃脉。
胃家: 指整个胃肠系统,包括胃、大肠、小肠。
胃病: 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整个胃肠道的多种病症的统称。
胃实: 指胃腑的实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通或日哺潮热等。多由胃肠积热,热盛伤津,胃气壅滞不通所致。
胃虚: 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气亏损不足的病症。胃虚多见纳呆食少,食之不易消化,脘腹痞满,大便不实,唇舌淡白等症状。
, 百拇医药
胃热: 胃腑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燥化热所产生的病症。以口渴喜冷饮,口臭糜烂,牙龈肿痛,多食易饥,形瘦,大便秘结等症状为特点。
胃寒 胃腑感受外寒,或过食生冷所导致的以脘痛喜温,呕吐清水,腹泻肢冷为特点的病症。
胃咳: 咳而作呕,甚至吐蛔的病症。
胃啼: 小儿神志未全,血脉未充,因而容易发生啼哭,古人把这种啼哭称为胃啼。
胃消: 即中消。见该条。
胃、神、根: 脉学术语。胃,指脉来去从容,节律一致;神,是脉来柔和而有力;根,是在尺部沉候,从容有力的脉象。
胃家实: 即胃实。见该条。
胃气弱: 即胃主受纳的功能降低。症状特点是:易感觉饥饿,但又不想吃东西,食则容易发生呕吐。
, http://www.100md.com
胃中虚: 胃中空虚无物而又全身无力的感觉。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胃脘痈: 胃脘部发生痈肿的病症。多为热邪聚结,化毒化腐所致。初起,中脘部隐痛微肿,皮肤粗糙,肿处逐渐坚硬,疼痛加剧。热退痛减为顺,热痛日加,治之不减为逆。
胃之大络 由胃直接分出的大络脉,它从胃上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气机活动反应于虚里,即心尖搏动处。
胃主受纳: 指胃接受和容纳食物的功能。
胃主降浊: 指胃肠传送食物糟粕下行的功能。
胃主腐熟: 指胃能把饮食物消化成食糜的功能。
胃失和降: 即各种原因造成胃的通降功能失调,因而产生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嗝气嗳腐,呃逆,哎吐的病症。又叫胃气不降。
, 百拇医药
胃中不和: 由食滞、阴亏、邪热等因素导致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调,因而产生厌食,脘痞脘胀,泛恶,睡卧不安等的病症。
胃弱脾强: 脾气尚健运而仅见胃气亏损或障碍的病症,以知饥不欲食,甚至不能进食为特点。
胃中干燥: 因热邪灼津,或汗下伤阴所导致的口渴引饮,大便燥结等的病症。胃,指整个胃肠道。
胃中虚冷: 由于脾胃阳气衰微而产生的脘闷纳呆,呕吐不食,食物不化等病症的性质。
胃热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妇女在怀孕过程中,因胃中热邪扰动,使胃失和降,从而产生呕吐心烦,口渴喜冷饮的病症。
胃寒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指脾胃虚弱的妇女在怀孕后发生的脘闷腹胀,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甚至闻到食物气味就想吐的病症。
, http://www.100md.com
胃中有邪气: 指胃中有水湿痰涎等阴邪之气壅滞贮留。多为脾胃阳虚,温运无力所致。
胃为水谷之海: 胃主受纳,并能腐熟饮食故称为水谷之海。详见胃条。
背强: 背部经脉拘急不舒,俯仰不能自如的感觉。
背反张: 因筋肉挛缩强直而产生的背向后仰的症状。多见于破伤风等。
背恶寒: 背部怕冷特别明显的症状。多因寒痰内伏或肾阳亏虚而致。
冒家: 常发头昏目眩的病人。
战栗: 发抖的症状。
是动病: 邪气中(zhong)筋脉的气分,阻滞正气运行,使气反常变动而产生出来的症状。因其病非脏腑所产生,而由经脉传来,故称为是动病。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②经脉经气变动而致所连脏腑的病症。
, http://www.100md.com
咽喉不利: 咽喉部不舒服,呼吸、吞咽都受到影响的症状。
哕(yue):①呃逆。②状如呕吐而有声无物的症状。
哕而腹满: 指先发生呃逆,而后脘腹胀满的病症。是胃气失于和降较为严重的表现。
咯血: 不咳嗽而喉中吐出少量血块或血点的症状。多因水亏火旺,迫血上溢所致。
咳嗽: ①喉部或气管粘膜受到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呼气,声带振动发声,并常常伴有痰液排出,这种现象,称为咳嗽。②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二者并见始称咳嗽。
咳逆: 咳嗽气逆的简称。
咳逆上气: 咳嗽肺气上逆而致喘的病症,称为咳逆上气。上气,指肺气上逆。
, http://www.100md.com
咳而呕渴: 咳嗽,呕吐,口渴的症状同时出现,多为水热互结的表现。水热攻肺就咳,攻胃就呕,热邪耗津或呕吐伤液就渴。
骨: 全身骨骼的通称,是人体的支架。它在生理病理上都与肾有密切联系。
骨疽: 生于近骨处的一种平塌不红,漫肿无头,麻木痛微的阴性疮疡。后期溃烂,肉腐骨蚀,形成窦道,有死骨脱出,愈合较难,又称为附骨疽,类似于骨结核。
骨蚀: 骨因病腐烂。多见于骨疽证中。
骨蒸: 由阴虚内热所引起的潮热和五心烦热。阴虚引起的发热,热气是从里向外透发出来的,常兼见盗汗,失眠,多梦等症状。骨是形容部位很深,蒸是熏蒸的意思。
骨痿: 五痿之一。腰椎和下肢痿软无力,难于直立,同时多伴有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症的病变,称为骨痿。精亏、肾虚、髓竭、骨失所养,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主骨,所以又称为骨痿。
, 百拇医药
骨厥: 病名。症状是:病剧不欲食,面如漆紫,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起不安,眼目昏花,心悸气短。
骨繇(yao):筋骨摇动。
骨癫疾: 古代的一种病症名称。是由风邪入骨所引起的。症状特点是:肾脉急甚,形体消瘦,汗出心烦。
骨槽风: 牙龈腐烂疼痛,脓血并出的病变,多为脾胃湿热壅滞经络,化毒化腐而成。
骨节疼烦 骨节疼痛比较厉害的意思。
骨节蹉(cuo)跌: 部分骨节因病而丧失功能。痹症久而不治,就可能产生这种后果。, http://www.100md.com
胃: 六腑之一。上连食管,下通小肠,居上腹正中,主受纳和腐熟饮食物,故又称为水谷之海。它与脾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又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胃脘: 即胃腔。上口贲门部为上脘,中部为中脘,下口幽门部为下脘。
胃经: 足阳明胃经的简称。它起于鼻旁(迎香),挟算上行,相交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相会,下行沿算外入上齿中,出环口绕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过耳前,沿发际到达前额。
胃阳:指胃的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
胃阴: 与胃阳相对而言,包括胃中津液和化生胃阳的物质。在作用上,既是胃阳的物质基础,又对胃阳有协同,调节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胃汁: 指胃中的津液。属于胃阴的范畴。参见胃阴条。
胃津: 义同胃汁。见该条。
胃气: ①胃的生理功能的统称。②脾胃正常机能状态在脉象上的反应,和缓从容的脉象,称为有胃气。
胃脉: 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的脉象。这是有胃气的表现,所以,称为胃脉。
胃家: 指整个胃肠系统,包括胃、大肠、小肠。
胃病: 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整个胃肠道的多种病症的统称。
胃实: 指胃腑的实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通或日哺潮热等。多由胃肠积热,热盛伤津,胃气壅滞不通所致。
胃虚: 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气亏损不足的病症。胃虚多见纳呆食少,食之不易消化,脘腹痞满,大便不实,唇舌淡白等症状。
, 百拇医药
胃热: 胃腑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燥化热所产生的病症。以口渴喜冷饮,口臭糜烂,牙龈肿痛,多食易饥,形瘦,大便秘结等症状为特点。
胃寒 胃腑感受外寒,或过食生冷所导致的以脘痛喜温,呕吐清水,腹泻肢冷为特点的病症。
胃咳: 咳而作呕,甚至吐蛔的病症。
胃啼: 小儿神志未全,血脉未充,因而容易发生啼哭,古人把这种啼哭称为胃啼。
胃消: 即中消。见该条。
胃、神、根: 脉学术语。胃,指脉来去从容,节律一致;神,是脉来柔和而有力;根,是在尺部沉候,从容有力的脉象。
胃家实: 即胃实。见该条。
胃气弱: 即胃主受纳的功能降低。症状特点是:易感觉饥饿,但又不想吃东西,食则容易发生呕吐。
, http://www.100md.com
胃中虚: 胃中空虚无物而又全身无力的感觉。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胃脘痈: 胃脘部发生痈肿的病症。多为热邪聚结,化毒化腐所致。初起,中脘部隐痛微肿,皮肤粗糙,肿处逐渐坚硬,疼痛加剧。热退痛减为顺,热痛日加,治之不减为逆。
胃之大络 由胃直接分出的大络脉,它从胃上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气机活动反应于虚里,即心尖搏动处。
胃主受纳: 指胃接受和容纳食物的功能。
胃主降浊: 指胃肠传送食物糟粕下行的功能。
胃主腐熟: 指胃能把饮食物消化成食糜的功能。
胃失和降: 即各种原因造成胃的通降功能失调,因而产生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嗝气嗳腐,呃逆,哎吐的病症。又叫胃气不降。
, 百拇医药
胃中不和: 由食滞、阴亏、邪热等因素导致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调,因而产生厌食,脘痞脘胀,泛恶,睡卧不安等的病症。
胃弱脾强: 脾气尚健运而仅见胃气亏损或障碍的病症,以知饥不欲食,甚至不能进食为特点。
胃中干燥: 因热邪灼津,或汗下伤阴所导致的口渴引饮,大便燥结等的病症。胃,指整个胃肠道。
胃中虚冷: 由于脾胃阳气衰微而产生的脘闷纳呆,呕吐不食,食物不化等病症的性质。
胃热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妇女在怀孕过程中,因胃中热邪扰动,使胃失和降,从而产生呕吐心烦,口渴喜冷饮的病症。
胃寒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指脾胃虚弱的妇女在怀孕后发生的脘闷腹胀,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甚至闻到食物气味就想吐的病症。
, http://www.100md.com
胃中有邪气: 指胃中有水湿痰涎等阴邪之气壅滞贮留。多为脾胃阳虚,温运无力所致。
胃为水谷之海: 胃主受纳,并能腐熟饮食故称为水谷之海。详见胃条。
背强: 背部经脉拘急不舒,俯仰不能自如的感觉。
背反张: 因筋肉挛缩强直而产生的背向后仰的症状。多见于破伤风等。
背恶寒: 背部怕冷特别明显的症状。多因寒痰内伏或肾阳亏虚而致。
冒家: 常发头昏目眩的病人。
战栗: 发抖的症状。
是动病: 邪气中(zhong)筋脉的气分,阻滞正气运行,使气反常变动而产生出来的症状。因其病非脏腑所产生,而由经脉传来,故称为是动病。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②经脉经气变动而致所连脏腑的病症。
, http://www.100md.com
咽喉不利: 咽喉部不舒服,呼吸、吞咽都受到影响的症状。
哕(yue):①呃逆。②状如呕吐而有声无物的症状。
哕而腹满: 指先发生呃逆,而后脘腹胀满的病症。是胃气失于和降较为严重的表现。
咯血: 不咳嗽而喉中吐出少量血块或血点的症状。多因水亏火旺,迫血上溢所致。
咳嗽: ①喉部或气管粘膜受到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呼气,声带振动发声,并常常伴有痰液排出,这种现象,称为咳嗽。②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二者并见始称咳嗽。
咳逆: 咳嗽气逆的简称。
咳逆上气: 咳嗽肺气上逆而致喘的病症,称为咳逆上气。上气,指肺气上逆。
, http://www.100md.com
咳而呕渴: 咳嗽,呕吐,口渴的症状同时出现,多为水热互结的表现。水热攻肺就咳,攻胃就呕,热邪耗津或呕吐伤液就渴。
骨: 全身骨骼的通称,是人体的支架。它在生理病理上都与肾有密切联系。
骨疽: 生于近骨处的一种平塌不红,漫肿无头,麻木痛微的阴性疮疡。后期溃烂,肉腐骨蚀,形成窦道,有死骨脱出,愈合较难,又称为附骨疽,类似于骨结核。
骨蚀: 骨因病腐烂。多见于骨疽证中。
骨蒸: 由阴虚内热所引起的潮热和五心烦热。阴虚引起的发热,热气是从里向外透发出来的,常兼见盗汗,失眠,多梦等症状。骨是形容部位很深,蒸是熏蒸的意思。
骨痿: 五痿之一。腰椎和下肢痿软无力,难于直立,同时多伴有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症的病变,称为骨痿。精亏、肾虚、髓竭、骨失所养,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主骨,所以又称为骨痿。
, 百拇医药
骨厥: 病名。症状是:病剧不欲食,面如漆紫,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起不安,眼目昏花,心悸气短。
骨繇(yao):筋骨摇动。
骨癫疾: 古代的一种病症名称。是由风邪入骨所引起的。症状特点是:肾脉急甚,形体消瘦,汗出心烦。
骨槽风: 牙龈腐烂疼痛,脓血并出的病变,多为脾胃湿热壅滞经络,化毒化腐而成。
骨节疼烦 骨节疼痛比较厉害的意思。
骨节蹉(cuo)跌: 部分骨节因病而丧失功能。痹症久而不治,就可能产生这种后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