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148
四画(4)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内:第一,与外相对而言;第二,古与纳相通,在中医学大约有两种意思,一是接受的意思,如内谷,即受纳饮食;二是进入的意思,如内针,即进针;第三,指女性,如接内,就是性交的意思;

    内腑:即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

    内眦:即眼内角;

    内伤:第一,泛指一切损伤了内部脏腑气血的内科杂病;第二,与外感相对而言,指情感变化过极,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性生活过度等能损伤人体气、血、精、液的致病因素,对人体内在脏腑组织造成的损伤;

    内因:指并非由自然界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而是因为人体自身保养不慎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失调、饮食不节、房事过度等;

    内风:第一,内指接内,即性交。这里指在性生活过程中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又称劳风;第二,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振颤,掉眩,甚至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等病理变化的反应,不是感受外界风邪而引起,故称为内风;
, 百拇医药
    内湿:因脾肾阳虚,运化无力而导致体内水湿停滞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部胀闷,腹泻,面色萎黄,痰涎清稀而量多,舌胖嫩,苔滑,脉细弱;

    内燥:指由于体内阴液不足,而不是外感燥邪所引起的心烦口渴,唇舌干燥,干咳少痰,毛发枯槁,皮肤干裂,肌肉消瘦,大便秘结等燥性病症;

    内寒:指由于脏腑阳气虚衰,并非感受外界寒邪所引起的吐泻清水,腹痛喜温喜按,痰涎及小便量多而清冷,手足逆冷,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的病症;

    内毒:潜伏、蓄积在体内的一切致病毒素,都可以叫做内毒。临床上主要指那些能发为疮肿、疔毒等病症的邪毒;

    内热:第一,指并非外感热邪引起,而是由于人体内部产生的病变引起的发热。多见于阴血亏虚,阴虚阳亢。也有属于气虚或素体阳盛的发热。阴虚发热,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多伴见盗汗,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气虚发热,主要表现为日晡潮热,神疲气短,多汗自汗,纳差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素体阳热偏盛,主要表现为面红、目赤,体壮等体征;第二,内通纳,指熨、灸等局部加热的治疗方法;第三,指外感热病过程中,邪气入里而引起的里热;
, 百拇医药
    内温:针刺的补益手法,具体操作是,出针时急压针孔;

    内实:肠胃有食物结聚的证候,又称为里实。内实可以由外邪入里,结于胃肠形成,也可以由脏腑气血郁积而成。外邪入里形成内实,主要表现为壮热,烦渴,腹胀痛,便秘等腑实证候。脏腑气血郁结,多表现为癥瘕痞块,刺痛肿胀等病症。停痰、食滞、虫积等也是形成内实的常见因素;

    内钓:古病名。指小儿感受寒邪后引起的腹痛抽搐病症。症状特点是:腹痛时身子踡曲,吐清水,手足抽动;

    内匮:匮通溃,是崩解、损坏的意思。指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渐衰,无力与病邪抗争的不良病机。如初病舌干,进一步发展为神志昏迷,就是内匮的表现之一;

    内烦:病人自觉心内烦燥闷乱,而外无热象的症状,就是内有伏热的表现;

    内格:格是格拒不能相通的意思。内格是指人体内部的阴阳不能相交,导致表里不通,或阴阳相离的证候。可参看阴胜格阳、阳胜格阴、阴虚失纳等条;
, http://www.100md.com
    内陷:指由于正气虚衰,邪气偏胜而发生的邪气迅速深入的病情变化;

    内治:与外治相对而言,即通过服药进行治疗的方法;

    内托:指内服补益气血和攻透邪毒的药物,促使因气血不足,无力托毒外出而久不敛口的疮疡痈疽迅速熟溃、敛口的一类方法;

    内消:用内服药治疗尚未化脓的疮疡证,使之及早消散,免于破溃的方法;

    内有久寒:指体内长期停痰积饮,或寒疝痼冷等慢性,虚寒性病根;

    内闭外脱:内闭,指脏腑清窍的气机闭塞,以心神闭阻,神志活动障碍为多见;外脱,指阳气不能与阴气相维系而分离亡越,其主要表现为面部嫩红,气喘息短,大汗出,脉暴出弹指或微细欲绝;

    内伤咳嗽:指由七情郁结,或洒食,劳欲等内因引起的咳嗽病症。内伤咳嗽可分为阴虚和阳虚两大类。阳虚咳嗽则气短,痰多清稀易吐,还常常可以见到呕吐清水,大便稀薄,精神疲倦,怕冷,脉沉迟无力等症状。阴虚则干咳少痰,口干咽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甚至出现口苦,口舌生疮,潮热汗,两颧嫩红,舌红少苔,咳血咯血,脉细数等症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