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188
十二画(3)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筋: 即连束肌肉,骨节的软组织。其生理上受肝的濡养,功能上受肝的支配。肝有病则常常累及于筋,由筋的荣枯强弱也可以测知肝的气血盛衰。

    筋缓: 即筋脉松弛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症候,多为湿热所致。

    筋急: 筋脉拘急不柔,致使屈伸不利的病症。多因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或寒邪滞留,筋脉拘急所致。

    筋弛: 即筋缓。见该条。

    筋痿: 五痿之一。肝主筋,故又称为肝痿。由肝热耗伤阴血,筋脉失去滋养而产生的,筋脉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的病症。

    筋痹: 筋脉拘挛,关节疼痛,肢体功能明显受限的病症。多为风寒湿共同伤犯人体筋脉所致。

    筋之府: 膝为筋之府。因膝为诸筋会集的地方,故名。
, http://www.100md.com
    筋折纽: 即剧烈的转筋症,日发数次,为难治之症。

    筋惕肉闰: 筋肉抽掣、跳动的症状。多因血虚或津液耗伤,筋脉失养,或寒湿伤阳,水气不化所致。

    短气: 即呼吸短促而不能接续的症状。本症有虚实之分,虚证由于中气不足,多兼声低息微的症状;实证由于瘀塞、痰阻、气滞导致气机壅塞,多兼见胸腹胀满,呼吸声粗物症状。

    短肌:肌肉短缩。

    短刺: 即将针深刺至骨,然后上下提插以摩其骨的手法。可用于治疗骨痹病。

    短息抬肩: 指呼吸气短,须引动两肩来帮助呼吸的一种症象。常见于哮喘病中。

    循: 用指甲在穴位四周按压或敲打,以增强效果的针刺手法。
, 百拇医药
    循衣摸床: 病人无意识地用手摸弄衣服或床周围的状况,是意识模糊的危重症象。

    循经取穴: 病变在某一经就选用该经穴进行治疗的选穴法。

    微辛轻解: 运用辛温解表的轻剂,以治疗外感风寒轻症的方法。

    {月直}(zhi)即大肠。见该条。

    腓肠: 即脚肚。也就是小腿肌肉隆起处。

    腕骨: 手腕部的骨骼。每手八块,上联臂骨,下联掌骨。

    脾: 五脏之一。此脏有经脉络胃,与胃相表里,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功能是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故称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还有统摄血液的作用。其生理特点是恶湿,喜燥,主升等。

    脾土: 以五行配五脏,则脾属土。
, http://www.100md.com
    脾气: 指脾所具有的生理机能。

    脾阳: 指脾所具有的温煦四肢,腐熟水谷的阳热之气。

    脾阴: ①指脾脏的阴液。②指脾脏本身。

    脾病: 五脏病之一。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脾脏病症。其病主要表现在消化障碍,统血无力,水液谢失调等方面。

    脾热: 是以脾脏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燥食物热自内生所引起的病症。以唇赤,唇裂,唇疮,肤黄,腹满,咽干,消谷易饥,烦燥不宁,腹部乍痛乍止,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为常见症状。

    脾寒: 即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所引起的病症。以腹痛,吐利清谷,脘痞纳呆,唇淡肢凉为主要症状。

    脾实: 脾气壅滞的病症。其现象有大腹胀满,胸脘痞塞,二便不利,身重体痛或多食易饥等。
, 百拇医药
    脾虚: 是脾气不足,消化机能减退的病症。多见食入不化,大便溏泻,肌肉消瘦,四肢清冷,面色萎黄等症状。

    脾水: 水气病的一种。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水肿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多兼见腹大,小便难,少气,四肢困重等症状。

    脾劳: 五劳之一。由于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思虑、劳倦伤脾所引起的虚损病症。多见食欲不振,肌肉消瘦,便溏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

    脾泄: 因脾气郁结,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肠中津液不足而导致大便干燥,难于解出的病症。

    脾痿: 五痿之一,又称为肉痿。是因脾热而耗劫水谷精气,使肌肉失养而致不仁甚则痿弱不能运动的病症。

    脾痹: 五脏痹证之一。症见四肢倦怠,胸闷,腹胀,呕吐清水,不欲饮食,或咳嗽等。多由脾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脾气受损所致。
, 百拇医药
    脾瘅: 古病名。指因脾热而浊气上泛,所导致的以口中甜腻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此外,本病常兼见舌质红,苔粘腻,吐涎沫,小便黄赤,脉滑等症状。日久尚可演变为消渴。治以芳香化浊之佩兰为主药。

    脾咳: 因脾气转输不利,导致肺气宣降失司而发生的咳嗽,称为脾咳,又称脾经咳嗽。脾咳的特点是:咳则右胁下痛,陷陷引肩背,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剧。

    脾合胃: 指脾与胃在生理上有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脾为脏属阴,主运化输布而升清;胃为腑属阳,主受纳腐熟而降浊,二者有经脉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等功能。

    脾统血: 即指脾统摄约束血液,使之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外溢的功能。

    脾恶湿: 脾主运化的功能,全赖阳气充旺,作为动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着,最易困阻脾阳,影响运化,故脾恶湿。
, 百拇医药
    脾阳虚: 因脾胃阳气不足而导致的运化机能衰减,称为脾阳虚,又称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脾阳虚者,临床多表现为腹胀,食少,胃脘冷痛,吐泻久不止,四肢逆冷等病症。

    脾家实: 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脾主四肢: 指脾有输布水谷精微,以充养四肢和调节四肢功能的生理作用。故临床上脾虚则四肢瘦弱而无力;脾受湿困则四肢困重甚至浮肿。

    脾主后天: 脾是消化吸收饮食物的器官,人自离开母体后,主要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维持其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故称脾主后天。

    脾主运化: 运化是指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代谢等作用,这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主升清: 言脾有升散输布水谷精微及由水谷精微所化之清阳的作用,这是脾的生理功能之一。清指水谷精微及由此所化之清阳,是与浊--饮食物经运化吸收后之糟粕、废液相对而言的。
, 百拇医药
    脾气不升: 指脾主升清的功能降低或障碍的病机。在这一病机影响下,常常发生短气,倦怠,食少,腹胀,眩晕,便溏等病症。

    脾阳不运: 指脾的温煦,腐熟功能障碍的病机。在这一病机影响下,每多发生脘闷,腹胀,纳呆,便溏甚至泄泻四肢欠温等病症。

    脾虚湿困: 指脾气虚衰,运化无力,内湿阻遏的病机。在这一病机影响下,多发生脘闷纳呆,大便溏薄,身重倦怠,口腻不渴,苔厚腻,脉缓或濡等病症。

    脾胃湿热: 因湿热之邪内蕴脾胃而发生的多种病症。由此而生和病症多见身目俱黄,小便黄少,脘闷纳呆,恶心呕逆,苔黄腻,脉濡数,湿疹,脓疮等特点。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甘能缓中,食之能助脾恢复生理常态,故脾虚的病人,宜多吃甘味药物加以治疗。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的生理特性,就是喜燥恶湿,湿盛则伤脾。性苦之药能燥湿,故湿困脾阳的病人,宜用苦味药物加以治疗。
, 百拇医药
    然骨: 即然谷穴的别名。属足少阴肾经。

    猢狲疳: 指小儿初生时,肛门、前阴边缘发生红晕,随后渐渐蔓延遍身,以至皮肤溃烂的病症,为胎儿感受母体遗毒所致。

    舒肝解郁: 以疏肝理气药物治疗肝气郁结病症的方法。

    月国: 与膝关节正对的后面陷窝部位。

    颌:(he) 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称为上颌,下部称为下颌。

    锐毒: 疮名。生于耳背乳突后。症状为:渐肿如瓜,紫暗疼痛。因其毒力强大,如锐器之为害深重,故名锐毒;又称为夭疽,是说患此症多有夭折的危险。

    锐骨: 即兑骨。指手腕背部小指一侧的突起之骨,解剖学上,称为尺骨茎突。
, 百拇医药
    锐疽:①生于手腕内横纹动脉兑骨里侧的太渊穴处的险恶疮疽。症状为坚硬温肿,手不能动,溃深脓清。②生于尻(kao)尾骨尖处,色赤而硬痛,久则溃破的疮疽。又名鹳口疽。

    锐眦: 外眼角。

    锁肚 :初生儿大便二三日不通,面赤腹胀,不乳多啼的病症。多由于胎热壅结或胎禀不足,大肠传送无力所致。

    锁肠疳: 即历脊疳症。见该条。

    噎:食道梗塞。

    鹅口: 小儿口腔糜烂,舌面上布满白斑,形如雪片的一种口疮。多由心脾二经郁热所致。

    鹅掌风: 病名。症状为初起手心及手指皮下生小水疱,瘙痒,继而疱破,迭起白皮,脱悄,日久皮肤粗糙变厚,入冬加重。多因风湿凝聚,气血阻滞,肤腠失养所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