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 > 信息 > 正文
编号:152493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针灸工具众多,其中针刺、火罐、电针、温针、温和灸为广大针灸医师常用.每种工具其性能各异,作用机理亦不同.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工具,不仅病程大为缩短,而且疗效巩固.下面从实用角度阐述针灸工具的使用.

    一、单纯针刺.(一)首先掌握穴位特性.每个穴位各具功能,主要体现在下病上取、上病下取之法。尤其是治疗神经、内科疾患.如治疗偏头痛取太冲穴可收效。对软组织急性损伤,取远道穴一旦奏效,疗效优于局部取穴.(二)缪刺法。对于病变范围小于3厘米,且软组织不丰厚,血液供应不佳处之疼痛,其调节相当精妙。方法是针刺健侧对应点留针15分钟,用拇指在痛处按压数分钟,当即可缓解症状。(三)根据神经分布特点,刺激感应敏感区。针感的产生赖于神经的分布及敏感程度。在人体骨缝附近或肌肉缝隙间,用手指按压酸胀强烈,针刺时感应强且易扩散。如针刺太阳穴后1.5寸处颧弓上缘,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疗效很佳。

    二、电针。(一)镇痛作用。在临床众多疾病中,有些疾病非电针不可,尤其是顽固性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其原理目前尚未定论.(二)按摩作用。接电针后,局部肌肉受脉冲电流刺激产生运动,通过这种机械运动起到按摩神经,改善营养促进炎性物吸收,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其运用要点在于刺激所病神经邻近肌肉.例如干性坐骨神经疼痛,针刺在梨状肌上,随犁状肌收缩运动对神经干进行按摩.同样,治疗萎证应刺激所病肌肉,但以针刺肌腹为主,可代替肌肉运动,改善血液供应,促进代谢,兴奋神经。

    三、火罐.(一)改善微循环.当人体软组织受伤后,日久劳损肌肉纤维可变性粘连,尤其在颈、腰部,血供变差,加速纤维变性,形成恶性循环。而火罐通过负压使局部软组织呈充血状态,毛细血管扩张,丰富血供改善局部营养条件,便变性组织向正常方向转化.(二)机械拉力作用。火罐在负压状态下向外牵拉,对抗软组织痉挛性收缩,并在改善血供条件下解除痉挛造成的缺血状态。形成良性循环。如急性腰扭伤落枕用拨火罐治疗。

    四、温针灸。温针以用在关节处为佳,关节病变或炎症,电针不能起很好按摩作用,而运用温针通过热量传递至深部,加快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达到止痛目的,标本兼顾。如治疗肩周炎急性期。

    五、温和灸.(一)人体许多部位血供不良,若损伤后难恢复,易留陈伤。尤其是肌肉在骨的附着点处,一旦受伤则遇劳即发,不易根治,其原因就点附着点大多血管不丰富,营养供应缺乏,而人运动时附着点又是受力点。如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内侧角之附着处。温和灸予温热刺激,能量传递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循环,便于疲劳组织恢复。(二)改善体质。灸人体强壮穴如命门、肾俞、气海、足三里等,可明显兴奋中枢神经、大脑皮层,提高人的应激能力及免疫功能。研究认为,温灸除温热刺激及能量输入外,艾的燃烧产物使穴位皮肤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从而对机体产生某种程度一定水平的影响。如灸曲泽穴能减慢心率。灸足三里增加白细胞等。

    临床运用针灸工具,要结合生理病理变化而有选择性使用,要重视神经、血管以及微循环等现代医学理论,综合灵活运用,有的放矢,抓住治疗时机,缩短疗程,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