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514
绪言(二)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1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金元时期,由于刘、张、李、朱四大医家的出现,产生了不同流派的学术争鸣,刘完素善用寒凉,著《宣明论方》;张从正擅长攻下,著《儒门事亲》;李杲专于补土,著《脾胃论》;朱震亨主张滋阴,著《丹溪心法等。这些著作对方剂都有各自的创新和发挥。

    明清时期,方剂又有很大发展,明·朱{木肃}编纂的《普济方》,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清代,温病党派的崛起,又创立了许多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及其著作。诸如余霖的《疫疹一得》,吴瑭的《温病条辨》,杨{王睿}的《伤寒温疫条辨》,王勐英的《温热经纬》等,均丰富了方剂的内容。

    在方论方面,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自佐使部析组方原理的专著,虽只分析了《伤寒论》中的20首方剂,但却开了后世方论之先河,把方剂学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后,元·赵以德撰《金匮方论衍义》,明·许宏的《金镜内台方义》,吴昆的《医方考》。清·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汪昂的《医方集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等,都从各个方面对有关方剂做了证治机理与组方原理的阐发,使方剂学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众多医家研制了不少新的有效方剂,对民间单方、验方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和整理,编写出系统的方剂学教材和专著,并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对一些方剂做了临床与实验研究,为方剂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

    综上可见,方剂学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的。不仅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而且已经形成了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体系,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因此,学习和研究方剂学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方剂学首先要深刻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于是,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配伍变化熟悉其功用、主治以及临床运用等。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方剂,对组成与功用近似的方剂,加以鉴别比较,从中掌握其特点与异同。只有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记得牢固,理解深刻,从而培养较强的辨证、立法、组方的能力,并为顺利学习临床各门课程奠定方剂学基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