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医家思想 > 清代
编号:153041
吴瑭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吴瑭,字鞠通,约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淮阴(江苏淮阴)人。在他19岁时,因父亲病重不能起床,久治又无效果,于是决心发奋学医。他“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温病条辨·汪廷珍序》),远则“追迹于仲景”,近则“师承于叶氏”,广征博采,对温病学有了深入的研究。乾隆、嘉庆间,游历京师,适逢京师瘟疫流行,他施药救治,基本上每次都能获效,也因此名震京师。

    他对于温病学说渊源于叶桂,他对叶桂也很佩服。并且叶桂的学说未被当时医家采纳,他以对此深表惋惜,所以他说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叶天士所治多为南方证,立法甚简,所有的医案散见于杂证中,人们多忽略而未能深究。并且一般医生又因门户之见,仍沿用辛温、苦寒一类的方剂治疗外感热病,结果误治甚多。他为了将叶天士的学说发扬光大,结合自己治疗温病的体会和经验,著成《温病条辨》一书,刊于嘉庆三年(1798年),系统地阐述了温病的三焦病机,总结了治温大法和汇集许多名方,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学术思想方面,吴瑭认为,温热病中的温邪,是火之气;肺者金之脏,温病先伤手太阴肺经,是以火乘金,这就是伤寒与温热病机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说伤寒由七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太阳膀胱属水,寒即水之气,同类相从,故病始于此。古来但言膀胱主表,殆未尽其义,肺者,皮毛之合,独不主表乎?治法必以仲景六经次传为祖法。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乎太阴。太阴金,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者,故病始于此,必从河间三焦定论。再就是寒为阴邪,虽然《伤寒论》中也谈及中风,此风从西北方来,乃发之寒风,最善吸引,阴盛必伤阳,所以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等证。太阳阳腑,伤寒阴邪,阴盛伤人之阳。温为阳邪,此论中也有认为伤风,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冻之温风,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太阴阴脏,温热阳邪,阳盛伤人之阴。阴阳两大法门之辨,可了然于心目间。他认为,天地与人之阴阳,一旦有所偏,即为病。偏浅者病轻,偏深者病重;偏于火者病温、病热,偏于水者病情、病寒,此水火两大法门之辨,医者不可不知。水之病,治法当温之热之;火之病,治法当凉之寒之,各救其偏,以使其趋于平和。从病因来说,吴瑭认为,寒病源于水,温病源于火。“水”、“火”两字,是他辨认伤寒与温病的根本纲领。因此,他关于三焦病机的论说和清热养阴治疗原则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这一“根本纲领”之上的。
, 百拇医药
    关于三焦温病的传变,吴瑭认为,先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到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到中焦之胃与脾;中焦之病不治,则传到下焦之肝与肾。对三焦温病的辨别和治疗,他都阐发了他的许多独到见解。例如治疗中焦温病,他善于变化运用承气汤。他说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种:应不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能运药治疗情形就不会好,需新加黄龙汤主之。另外,若湍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右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用增液承气汤主之。这些方药根据病情的变化所作的调整,都是他临证经验的总结,疗效甚佳,多被后世医家沿用。同时,他对于温病的危重证候,也有一些精到的论述:细按温病症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为肺化源绝者死;二为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也有两种:一则为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为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寒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铄津液,涸尽而死。由此可见,他对温病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也是相当细致的,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百拇医药
    吴瑭阐发温病的三焦辨治,虽以三焦病证命名,但却以六经为基础,他明确指出《伤寒论》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论论三焦,由上及下,也由浅入深,须竖看,与《伤寒论》为对待文字,有一纵一横之妙。这就将温病的三焦辨治与《伤寒论》紧密联系起来,充实了六经证候,发展了外感热病的辨证体系。

    在温病的治疗方面,他反对以温治温和以苦寒治温。他认为,温热之邪,春夏之气,不恶风寒,则不兼风寒。因此,非辛凉金秋之气是不能得解的。桂枝辛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治火,火则更旺。若用苦寒治温他也阐述了不妥的原因所在。因为苦是先入心,其化以燥,服之不应,愈化愈燥,化气比本气更烈。他认为温热属阳邪,阳盛则伤人之阴,据此他把温热养阴作为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治上焦,主要用辛凉剂,如银翘散和桑菊饮等;治中焦,主要用甘寒之剂,如雪利浆、益胃汤等;治下焦,主要用咸寒剂,如复肠汤等,以恢复下焦津液,阴复则阳留,能使肝肾之液不至于枯竭,从而得到救治。

    他用于治温病的所有方,都是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发展而成。其中,有的是叶桂的治温验方,经过他临术应用后,以成方命名并流传下来,如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等;有的是仲景验方,他予以加减,用于临床治疗温病,并以成方命名,如承气汤和复脉汤等;另外,甘寒类的名方,是他从《千金方》等名家、名著中演化而来的。他虽学古但并不拘泥于古,能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阐述,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他在治学态度上,非常谦虚、好学,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所以说,尊他为一代名医是当之无愧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