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医家思想 > 清代
编号:153044
陆敬安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他字敬安,号定甫,约生于1802 年,卒于1905年,浙江桐乡人,幼年攻读四书五经,20余岁即教授生徒。道光丙申(1836年)进士,读书广博,凡民生物理、医药均有所涉及。朝廷授以湖北知县,其父陆元镦担心政界艰险,让他请求改授教职,任浙江台州教授。父死服丧后,补杭州教授。因母老请求回家,居住于签泽傍,与诸名士诗酒流连,并主持分水(今浙注桐庐)近圣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生平多闻博识,后因其弟患伏暑,医生误诊为伤寒而死;其子患内风,以外风误治而亡,所以专心钻研医道,造诣甚精。

    当然,他推崇医德,盛赞“不计财利,不避寒暑,不先富后贫”的“三不”作风,主张看病“以至之先后为序”。他认为“医任死生之重,而通性命之微”,应技精术良,对病者负责,对欺世误人的庸医俗工深恶痛绝,曾疾呼“深恨庸医之毒烈,无异寇盗!”

    其主要著作有《冷庐医话》5卷(1858年)、《冷庐杂识》8卷(1856年)和《再续名医类案》。

, http://www.100md.com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临床经验丰富,精通内、外、妇、儿各科,重视辨证施治,提倡博学潜研,术业专精,值得后人学习。

    1、治学提倡博学潜研。业术为医者之本,博学潜研为业术精良之前提。他指出:“有志于学者,诵习古书,而又潜研诸家,弃驳取纯,融会而贯通之,何患道之不明不行乎!”同时,他又指出读书须理论联系实际,切忌食古不化,其著《冷庐医话》中载吴郡某医,得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奉为秘本,屡用麻黄汤,适治一女子热病无汗,服之汗出不止而殒。对此,他惊呼:“岂可泥古法乎?”他极力颂扬徐灵胎等名家善于思考,圆机活法。谓其“往往于众人所用方中加一味药,即可获效”,因而提示“以见治病者,必察理精而远机敏,始能奏捷功也”。他一方面强调“欲求心得,正非多读古书不可,盖不博断不能约也,此皆可为医学津梁”。同时,他又指出:“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如粤东某女瘙痒不止,全身浮突,酷类麻风,延医治疗经年不廖。最后程某名医察脉辨色,猛悟可能为衣服有毒所致,终于查实为后母浣衣所药,说明了生活实践与医学的关系。
, 百拇医药
    2、临证重视辨证施治。他注重辨证,凡述一证必推求虚实原委,指出利弊,并倡言四诊合参,认为舌诊为最可凭,但不可执一。如《伤寒论》的大陷胸汤证与《金匮》的大乌头前证,脉都沉紧,一则属热,一则属寒。临证时不可专凭脉诊,必须问诊、望诊、闻诊互参,并告诫医者对问诊切不可自以为是,指出:“凡求医诊治,必细述病源,勿惊其烦”,为强调问诊的重要,他抨击敷衍塞责的马虎作风:“乃医之自以为是者,往往厌人琐语,……此大误也。”把“说症必详”摆在重要位置。对一些证的鉴别亦颇详明,如中风闭证与脱证的鉴别,阴厥与阳厥的鉴别等,指出前人的不足,阐明自己的临床体会,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很有指导意义。

    他用药注意因人制宜,他告诫治妇人肝病不可用疏肝攻伐药使肝阴受伤,治小儿惊风,用香窜重镇剂有胎隐之害。他还认为医生对配药和煎服都得勤于边问,甚至主张“必亲自检视,方免舛误,至炮煎诸法,亦宜精审,服之斯可获致”,从而把“察药必慎”视为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另外,他又认为医者应善于随时总结经验,不赞成“医者所定之方,服药既讫,随手弃掷”,而主张“宜汇录一册,以备检阅”,值得医人借鉴。

    总之,他崇尚医德,术业专精,重视辩证,对病人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为可佳。他提出“医者之品学不同,必取心地诚谨,术业精能者,庶可奏功”,实为业医的准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