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53887
忧郁:别小瞧了它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4日 健康时报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它。在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患者约占门诊病人的9%~20%。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病例一:

    60多岁的赵女士曾是某大学一位讲师,30年前的一场病后,便卧床不起,看遍了京城的各大医院,却未查出什么大病。可她就是身感不适,悲观厌世。日前,经人介绍,她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精神科李舜伟教授处求诊。翻开厚厚的病历,大量的检查、化验均显示,赵女士并无器质性病变,但不同时期的接诊大夫们留下的一个个问号却涌向李教授眼前:冠心病?类风湿?溃疡病?

    合上病历,李教授望着轮椅上的患者,说:“你身体没病。如果病历中的任何一个问号取消,你都不会熬到今天。你有什么心事,请讲给我听听。”老人起初敷衍,不肯承认,后经李教授反复、耐心地开导,才讲出30年前的病根。原来赵女士生性要强,积极肯干,工作不甘人后。然而,一次疏忽大意造成的严重失误使她深受打击。从此,她的心里便留下个解不开的结,情绪一蹶不振,常常自卑伤感,身体也渐渐消瘦,出现心悸、气短、胸痛、无力、全身痛……一番引导宣泄后,李教授给她开了抗抑郁药。1个月后,她复诊时,情绪大为好转,3个月后,再复诊时,她是自己走来的。
, http://www.100md.com
    点评: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精神科教授李舜伟说,赵女士患的是典型的抑郁症,因抑郁障碍导致的躯体不适,使她长年卧床不起。由于以往她都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内科门诊,且羞于承认心理病因,只述说躯体症状,而医生又忽视了其心理因素,只借助于各种医疗检查,结果既造成病人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又未能及时缓解病人的痛苦。李教授说,目前,内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比较低。

    病例二:

    50多岁的王先生曾是一名严重的冠心病患者,3年前发生心肌梗塞,之后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有时觉得生不如死。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服用抗抑郁药。令人惊奇的是,此后他的心脏病再也没犯过。虽然他无法肯定这是抗抑郁药的功劳,但当他一度背着医生偷偷停用抗抑郁药后,种种不适症状又很快出现,他不得不继续服用抗抑郁药。

    点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崔玉华说,王先生的现象临床上并不少见。医学研究早就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患者及家属不能将心肌梗塞后的情绪低落视为正常现象。积极治疗与心梗并存的抑郁情绪,不但能改善患者情绪,还可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崔教授指出,不仅冠心病能伴发抑郁症,高血压、肿瘤等疾病都有伴发抑郁症的可能。

    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很多人因家庭矛盾、工作压力等原因,心境苦闷,从而引发一些躯体症状,如失眠、焦虑、头痛、胃部不适等。这种心理行为躯体化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专家们指出,一方面,情绪障碍能引发躯体疾病,另一方面,躯体疾病可伴发情绪障碍。调查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占22%~33%。(本报记者 李晓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