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病的辨证
http://www.100md.com
《中医诊断学》
(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脾气虚常见于溃疡病、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及消化不良等病时。
(2)脾阳虚衰(脾胃虚寒):多因饮食不节,久病脾虚,脾阳不振,运化不力所致。病情较脾气虚弱重,证候可见有胃腹胀痛,喜热敷、喜按压、食欲不好,肠鸣嗳气,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或浮肿尿短;有的可面色苍白无光泽、形体消瘦、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口流清水、舌淡苔白、脉沉濡弱。此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的虚弱证候,可见于溃疡病,慢性肠胃炎、肠胃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某些水肿等病时。
(3)脾不统血:多为久病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循其常道运行的某些出血证。可有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紫暗)、尿血(无痛尿血)以及月经过多、崩(阴道突起大量流血)漏(长期阴道少量流血、淋漓难尽)不止。伴有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精神疲倦、懒言、面色萎黄,口不渴、尿清长,有的还可能有四肢困乏或皮下出血、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候。本证可见于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肾结核等病。
(4)寒湿困脾:多因脾气素虚,或饮食生冷,或淋雨、久卧湿地、湿困脾阳,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证候多有饮食减少、胃腹满闷、恶心欲呕、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饮、头身困重、腹泻肢肿,或皮肤暗晦而黄、白带多、苔白厚腻、脉濡迟或缓。本证可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某些水肿病。, 百拇医药
(2)脾阳虚衰(脾胃虚寒):多因饮食不节,久病脾虚,脾阳不振,运化不力所致。病情较脾气虚弱重,证候可见有胃腹胀痛,喜热敷、喜按压、食欲不好,肠鸣嗳气,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或浮肿尿短;有的可面色苍白无光泽、形体消瘦、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口流清水、舌淡苔白、脉沉濡弱。此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的虚弱证候,可见于溃疡病,慢性肠胃炎、肠胃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某些水肿等病时。
(3)脾不统血:多为久病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循其常道运行的某些出血证。可有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紫暗)、尿血(无痛尿血)以及月经过多、崩(阴道突起大量流血)漏(长期阴道少量流血、淋漓难尽)不止。伴有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精神疲倦、懒言、面色萎黄,口不渴、尿清长,有的还可能有四肢困乏或皮下出血、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候。本证可见于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肾结核等病。
(4)寒湿困脾:多因脾气素虚,或饮食生冷,或淋雨、久卧湿地、湿困脾阳,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证候多有饮食减少、胃腹满闷、恶心欲呕、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饮、头身困重、腹泻肢肿,或皮肤暗晦而黄、白带多、苔白厚腻、脉濡迟或缓。本证可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某些水肿病。,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脾-肝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