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藏族
编号:156414
藏族医学源流和特点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藏族医学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但这又有本民族的特点。在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中,藏族医学具有完整独特的学术体系。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就已认识到动、植、矿物的某些部分有着解除身体病痛的作用,认为“有毒就有药”。其后,又有了酥油止血,青稞酒治疗外伤止痛的知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积累起丰富的医药经验。

    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唐太宗为加强汉藏两族的关系,把宗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曾带去大批书籍和百工技艺人员。其中就有“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这批医书后来由汉族医生马哈德瓦(译音,为僧人)和藏族翻译家达马郭嘎译成藏文,取名《医学大全》(藏名《门杰钦木》)。随后,藏王又聘请了内地医生韩文海(藏文译音)和印度医生巴热达札、大食医生嘎林那来藏,他们共同编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医书《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卡》),松赞干布曾经明令全藏医生传习。可惜上述二书,都没有留传下来。
, 百拇医药
    公元710年,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再次带来大批医药人员和书籍。当时,汉族医生马亚纳(藏文译音)和藏族翻译家别鲁札纳等曾根据这批医学文献编著成《月王药诊》(藏名《门杰代维加布》,梵称《索马拉札》)共一百一十三章。这部书记载了人体生理解剖知识,脉的多种不同,自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疾病的诊断,验尿的方法等。在疾病证候方面记载有雪盲、天花、炭疽、心脏震颤、心脏位置不正等。另外,还载有导尿、灌肠、放腹水、针拨白内障以及骨折外伤的夹板治疗技术。药物方面,全书记载达三百多种,除一部分与祖国内地药物相同外,不少均为西藏高原特产药物,诸如船形乌头、囊距翠雀、喜马拉雅紫茉莉、乌奴龙胆等。剂型分为散、膏、汤、丸、药油等数种,它反映了藏族人民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显示了祖国医学和藏族医学的渊源关系。《月王药诊》已成为现存藏族医学最早文献。

    公元八世纪下半叶,藏族医学家宇妥·云旦贡布,曾到祖国内地以及印度等邻近国家研究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编著成《四部医典》(或译《医方四续》,藏名《居悉》)。全书包括四部:第一部《札居》,通称“总则本”,是全书总论;第二部《协居》,通称“论述本”,讲述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发病途径、治疗原则和外用医疗器械等;第三部《门阿居》,通称“密诀本”,论述各种疾病分类和治疗;第四部《钦玛居》,通称“后序本”,论述脉诊、尿诊、各种药物功能、炮制以及艾灸、放血、外敷等外治方法。对藏族医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有较全面的论述,奠定了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这部医书,后来又经过许多医家的注释、整理、愈趋详明。
, 百拇医药
    特别是十二世纪时,宇妥·云旦贡布后代,宇妥萨玛(后世称新宇妥)曾跟随父亲和老师学习藏医,也到过印度、尼泊尔等地求学探索,并用《月王药诊》的精华张吸收外来医学《八支》等内容,进一步补充和丰富《四部医典》的内容,使藏医学理论有了更大提高。

    十五世纪左右,藏医开始形式南北两个学派,北方以强巴·南杰差桑(1435—?)为代表,主要总结了北方高原地区多风湿的临床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治疗有独特的心得。南方以舒卡·年姆多吉(1455—?)为代表,根据地处河谷的特点,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治疗温热病。另外,这两派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依据《四部医典》有关人体解剖测量的论述,绘制了两派风格不同的医药挂图。这些挂图包括医学起源传说,各种病因认识,病理、生理、解剖、胚胎、证状、诊断、治疗、医疗器械、药物图谱等,生动而内容丰富。对于促进藏族医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后来,至公元十七世纪时,西藏地方当局鉴于南北医学学派的学术见解的不同,对藏医药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工作。在德西·桑吉加措主持下,首先是编写了一部《四部医典蓝琉璃》(藏名《居悉本温》),是对《四部医典》的全面整理和注释。该书于1687年编成,在全藏刊行。其次,西藏地方当局还依据十七世纪初舒卡·罗朱介布校阅的《四部医典》最早刊本《札当居悉》,收集了各地药物标本,由名画家于公元1704年绘成医药挂图七十九幅,其中有一些医学挂图较前改进。如过去挂图中由于宗教的需要,把人体心脏绘于胸腔正中,心尖朝上。而医学家兼画家洛札·丁津罗布则依据尸体解剖实际情况,另绘一对照图,将心脏如实地改绘在人体胸腔中间偏左位置,心尖朝左下方,这与现代解剖位置基本符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1923年西藏自治区医院前身“医算部”的钦绕罗布大师主持下又绘制了一套新图,共八十幅,流传至今。

    公元十八世纪以后,藏族医学陆续有一些作品问世,最著名的则是1840年帝马·丹增彭措所著的《晶珠本草》(藏名《协称》),作者通过实地试验和调查,搜集药物达二千二百九十四种,除去重复或加工炮制的药物外,实收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该书对于药物性味、功能论述很详,可谓集藏医本草学之大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