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编号:156424
蒙族医学源流和特点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蒙古族原居于我国北方额尔古纳河密林深处,属于东胡民族系统。七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受唐朝中央政府管辖。其后,辽、金建国,蒙古族在北方曾不断和两国战争。至十二世纪时,蒙古族在成吉思汗(铁木真,1162—1227)领导下,日益强大,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先后三次大举西征,所到达于中亚、欧洲东部。蒙古族文化原来不很发达,元朝建立以后,极力吸收外族文化。在医药方面,对汉族医药、阿拉伯医药,以及道教养生理论开始重视。以后随着元朝的灭亡,这些吸收外族医药文化的传统,又逐渐消弱。

    蒙古族医学的形成,据一般说法,它是十六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特别是它吸收了汉藏两族的医学理论充实了自己。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早在十三世纪时,蒙古阔端、忽必烈,先后与藏族红教喇嘛八思巴会见于甘肃凉州和六盘山。后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藏、蒙两族关系很为融洽。其后,十六世纪时,黄教喇嘛宗喀巴(1357—1419)所领教派得到发展,在蒙古也有广泛影响,并很快成为蒙古族唯一宗教信仰。当时陆续建立许多寺庙,这些寺庙和西藏寺庙一样,它不仅是宗教、政治的中心,同时兼理医学、历算等。至十七世纪初,土默特领主俺答尔汗主持用蒙文翻译藏文本《甘珠尔经》,全书共一百零八函,其中所涉及的医学内容相当不少。
, 百拇医药
    另外,西藏五世达赖坐师德西·桑吉加措曾经整理了《四部医典》,并加注释,称《四部医典蓝琉璃》。大约十八世纪时,这部书也传入蒙古,它对于蒙古族医学理论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有,内蒙乌素图召(在呼和浩特郊外)第三代活佛罗布桑旺札勒,幼年时,曾到青海塔尔寺学经,拜西藏喇嘛松布堪巴为师,后把松布堪巴著作原稿带回雕成经板,其在医学部分很有价值。乌素图召喇嘛擅长蒙医,就是由于它藏有这部经板,学习藏医知识方便的原故,远近知名。

    根据上述,蒙族医学基本理论与藏族医学大体相同。藏族医学所称人体具有三大要素,七种物质,在蒙医理论中同样存在,内容相似,只不过称“三元”、“七恒”而已。

    十八、九世纪间,蒙族医生写出很多医学著作,诸如《蒙药本草从新》、《普济杂方》、《蒙药正典》等。

    除此而外,蒙族与汉族由于地域接近,或交错群居,蒙、汉药物始终互有往来。在民间,蒙古很久以来都在应用汉族某些简易疗法,如清末鲍相XX《验方新编》在蒙古民间流传很广,而蒙古族医生在北京雍和宫给人民治疗疾病,也有一定信誉。
, 百拇医药
    但是,还应指出,我国蒙古族长期居于北方,过着游牧生活,善于骑马征战,因此,它对于伤科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早在元代就已体现了较高的治疗水平。至清代,蒙族医生对于伤科治疗,更是为人啧啧称道的。《清史稿》卷五O二记载有:

    “绰尔济墨尔根氏:蒙古人……善医伤。时白旗先锋鄂硕与敌战,中矢垂毙,绰尔济为拔镞,傅良药,伤寻愈……有患臂屈不伸者,令先以热镬薰蒸,然后斧椎其骨,揉之有声,即愈。”

    “伊桑阿:乾隆中,以正骨起家……其授徒法,削笔管为数段,包以纸,摩娑之,使其节节皆接合,如未断者然。乃如法接骨,皆奏效。故事,选上三旗士卒之明骨法者,每旗十人,隶上驷院,名‘蒙古医士’。 凡禁廷执事人有跌损者,命医治,限日报痊,逾期则惩治之。”

    伊希旦金旺吉拉(1853—1906)精通医学,著《珊瑚验方》、《珍珠验方》等书。

    这些医术,可以肯定说,它与藏族医学不会有直接的关系,而完全是蒙古人民长期在伤科治疗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其它,如“蒙古正脑术”治疗脑震荡,采取“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复静”的治疗原则,以及用马奶酒治疗虚弱病,也是蒙古医学的创造。

    因此,我们在论述蒙古族医学的源流时,对于它的历史背景、医学发展的情况,以及本民族医学经验的积累,要分别不同情况,给予历史的分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