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篇
http://www.100md.com
《经络腧穴学》
一、经络概述
经络主运行血气,“脉”本义是指血管,“经”、“络”名词的出现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经,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线的意思,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则是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络脉简称经络。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炙地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
二、经络的命名
经络学说从简单的概念逐步形成理论体系,中间还受到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一阴一阳衍从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阴阳,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三阴三阳的名称广泛应用于经络的命名,包括经脉、经别、络脉、经筋都是如此。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外侧的为手三阳(手阴阳、手太阳、手少阳);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阳)。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也受经络支配分为十二经筋;皮肤也按经络的分布分为十二皮部。
, 百拇医药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的关系,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部的任脉络(身前)督脉络(身后)及脾之大络(身侧),总为十五络。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冲脉行于腹部;其余冲、带、蹻、维、六脉的穴位均见以上各经。
四、经络的功能
1、经络的生理功能
《灵枢·本藏》论经络的作用是“行血气而营阴阳”经络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部,“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从而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均能紧密配合,协调一致“营阴阳”,除了指经络遍布全身内外,营养所有的器官外,还包含有协调阴阳的意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是经络的主要功能,两者之间是紧密结合的。
, 百拇医药
2、病理功能
在疾病情况下,经络有抗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孙络的分布范围广泛,最先接触到病邪,而营卫——特别是卫气,就是通过孙络散布全身,当病邪侵犯时,孙络和卫生发挥了重要的抗御作用,当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如果经络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经络反映症候,可分为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和整体化的。
3、经络的防病治病作用
针炙、按摩、气功等方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就是基于经络是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功能。针炙治法讲究“调气”,要明了经络的通路。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气行”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功能的表现,针炙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百拇医药
经络主运行血气,“脉”本义是指血管,“经”、“络”名词的出现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经,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线的意思,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则是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脉、络脉简称经络。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炙地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
二、经络的命名
经络学说从简单的概念逐步形成理论体系,中间还受到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一阴一阳衍从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阴阳,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三阴三阳的名称广泛应用于经络的命名,包括经脉、经别、络脉、经筋都是如此。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外侧的为手三阳(手阴阳、手太阳、手少阳);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阳)。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也受经络支配分为十二经筋;皮肤也按经络的分布分为十二皮部。
, 百拇医药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的关系,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部的任脉络(身前)督脉络(身后)及脾之大络(身侧),总为十五络。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冲脉行于腹部;其余冲、带、蹻、维、六脉的穴位均见以上各经。
四、经络的功能
1、经络的生理功能
《灵枢·本藏》论经络的作用是“行血气而营阴阳”经络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部,“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从而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均能紧密配合,协调一致“营阴阳”,除了指经络遍布全身内外,营养所有的器官外,还包含有协调阴阳的意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是经络的主要功能,两者之间是紧密结合的。
, 百拇医药
2、病理功能
在疾病情况下,经络有抗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孙络的分布范围广泛,最先接触到病邪,而营卫——特别是卫气,就是通过孙络散布全身,当病邪侵犯时,孙络和卫生发挥了重要的抗御作用,当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如果经络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经络反映症候,可分为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和整体化的。
3、经络的防病治病作用
针炙、按摩、气功等方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就是基于经络是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功能。针炙治法讲究“调气”,要明了经络的通路。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气行”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功能的表现,针炙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