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中医百科 > 中医内科
编号:157048
理法方药为支柱-以法统方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8日 网易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体系的四大支柱,治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指导处方用药的作用,例如解表剂就是在汗法的指导下组成的;泻下剂就是在下法的指导下组成的,……故有“依法统方”之论。临床上方可以不一,而法必须肯定,例如治疗一个脾气虚弱,湿邪内生,食少便溏,倦怠短气,脉象虚弱,舌淡苔白的患者,可用四君子汤,亦可用参苓白术散或五味异功散,但补气健脾祛湿这个大法总是固定不移的。可见熟悉各种治法,能有效地指导处方用药。

    治法内容十分丰富,大的方面就有病因疗法(如祛风、祛寒、祛暑、润燥、泻火);脏腑疗法(如补肝、泻肝、柔肝、疏肝、暖肝、敛肝);对症疗法(如止痛、止血、止咳、止泻)及隔一隔二疗法(如肝病治脾,肝病治肾);正治方(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反治法(如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治寒以热温而行之,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按:后人将热因寒用、寒因热用与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联系起来看,改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其实,临床并无真正的“反治”,只不过证候似乎与治法相反,病机却正与治法相对应。)等。而且一法之中又包括若干小法,如同一下法,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法,同一补法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气血双补、阴阳双补六法等。除此之外,因病情错综复杂,往往需要两法、三法结合运用方能胜任,于是又衍化出更多的治法。所以程钟龄曰:“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更重要的是,治法是处方用药的指南,是解决疾病矛盾的措施,且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汗法适应于六淫邪气犯表的表证;下法适应于宿食、燥屎、瘀血、痰结等有形实邪结聚肠胃的里实便秘证等。所以,欲处好方用好药,必须研究治法,做到以法统方。
, http://www.100md.com
    研究治法应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根据临床实际和处方用药的特点来看,首先应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因各个治法不但有它自己的适应证,而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复方的综合作用,以及与《中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科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从这些学科中提炼出来的,而这些学科又同属中医基础理论的范畴,故研究治法首先要把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第二要与临床各科密切结合,因为一则许多治法存在于临床各科之中,属于应用性的范畴;二则治法的提出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解决临床各科的实际问题。如温病治疗中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又如妇科治疗中的“调经、安胎、止带”等。因而,紧密联系临床各科的实际和具体的病证去研究治法,亦是一个重要途径。第三,联系病因、脏腑、证候类型,对所有治法分类归纳,理出条目,以便掌握运用。因治法尽管内容丰富,如程钟龄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张景岳的“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徐子才的“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钱乙的脏腑疗法;伤寒的六经辨证疗法;温病的卫气营血疗法;及习用的止血、止痛、止咳、止带疗法等,数之成百,推之上千,但从它所反映的实质来看,不外病因疗法、脏腑疗法及对症疗法三大类。虽然也有所谓截断疗法,综合疗法,辨证加特效疗法之说,但总的来说,亦不离上述三法。何况疾病的表现虽然复杂多变,但归纳起来亦不外病因、脏腑经络与证候类型几个方面。因此,若能以病因、脏腑、证候类型为纲,对所有治法加以分类归纳,理出条目,自能对所有治法了然于心,而为处方所用。

    (摘自:中国神农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