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安乐死
编号:157567
瑞士磕磕绊绊放宽安乐死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20日 千龙新闻网
     2000年10月26日,瑞士苏黎世市政府通过决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允许为养老院选择以“安乐死”方式自行结束生命的老人提供协助。尽管这一规定本身所涉及的只是苏黎世二三十家养老院,然而它所触及的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禁区-“安乐死”。因此,决议一经公布,即可引发了瑞士各界的广泛关注,“安乐死”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安乐死”无论在医学界还是在公众舆论当中,向来是个敏感话题,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种种争论多年来从未停止过。

    一般人普遍认为,对于那些饱受病痛折磨、而任何现代医疗手段也无法挽救其生命的绝症病人来说,死亡往往并不是一场灾难,而是一种解脱。与其在病魔摧残下痛苦地告别人世,还不如主动地去迎接死亡,“体面而不失尊严”地死去。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虽然从人性角度上,他们可以对病人的“求死欲望”抱以同情和理解,但“治病救人”毕竟是医生的天职。采取某种技术手段(这对医生来讲再简便不过)结束他人生命,不仅违背了医生的天职,而且简直等同于“杀人”。因此,包括瑞士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都明令禁止医生为病人实施“安乐死”。那些为病人实施过“安乐死”的医生虽然得到不少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却必须冒着极大的法律风险,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 http://www.100md.com
    在现实生活中,“安乐死”的问题往往更为复杂。法律虽然禁止医生实施“安乐死”,但对病人自行实施的“主动安乐死”,如自行注射过量杜冷丁或服用大量安眠药,却是奈何不得。因为“杀人”在这里变成了“自杀”,所有惩治“杀人”的法律条文便自动失去了效力。而在病人采取这一方式“安乐死”的过程中,以某种方式为其主动或被动提供协助的第三者,只要排出利己的动机,便可不必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这种帮助自杀者实施“安乐死”的行为被称作“间接死亡帮助”。

    瑞士有关专家认为,被动的“间接死亡帮助”在瑞士的各种医疗机构中,实际上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最常见的情况是,医务人员在濒危病人本人或家属的要求下,停止对病人继续采取继续延长生命的措施,如关闭人工呼吸机、中断供氧等等。瑞士医学科学院1995年明确规定:在确认所有医疗手段已无法挽回患者生命的情况下,医生应当遵从病人本人或家属的意愿,不得违背病人或其家属的意志对强效救治。另外规定还允许医生在病人要求下为其提供减轻痛苦的药品如吗啡等,尽管该药品可能具有缩短或中止病人生命的“副作用”。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瑞士还出现了一些为选择“安乐死”的人提供“间接死亡帮助”的民间组织,其中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是一家名为“”的会员制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982年,其宗旨在于帮助那些“饱受病痛煎熬”、“生不如死”的人们摆脱痛苦。该会现有会员6万余人,其中大部分为绝症病人和老年人。按照组织章程,当某会员提出“死亡帮助”的申请后,该会则派有关人员对病人进行探访,并向医生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以确认患者是否符合提供“死亡帮助”的条件。申请被接受之后,病人应向医生要求开具处方并自行购买有关药物(一般采用一种名为“戊基比巴妥钠”的强力安眠药),如医生拒绝开药,协会也可提供协助。一切准备就绪后,病人将在自己选定的日期,在协会代表及亲友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瑞士人对此类作法表示欢迎,认为这体现了社会对个人自主权的尊重。然而瑞士政府部门却一直对这种“主动的死亡帮助”不予支持。1987年,苏黎世市卫生局明文规定,禁止在公立医疗机构内为病人提供“死亡帮助”,养老院也在此之列。据统计,苏黎世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000人,其中多数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生活在养老院中。根据这一规定,如果某位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要求提供“死亡帮助”,那么他必须在此之前离开养老院。长期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此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规定侵犯了他们的自由,而且令其离开养老院无异于就他们“赶出家门”。
, http://www.100md.com
    苏黎世市政府委员、卫生局长诺依科姆多年来力主改变这一状况,呼吁解除有关在医院和养老院不得提供“间接死亡帮助”的禁令。2000年10月,他的提案终获部分通过。虽然决议仍未放开在医院为“安乐死”提供帮助的限制,但养老院已不在被禁之列。

    在记者招待会上,卫生局长强调,该决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对个人自主权的尊重。自主权不仅限于生存的权力,同时也包括自主选择死亡的权力。另外,市政府无意借此对自杀行为本身作出道德评判,自杀行为正确与否与此规定的内容无关。他说,“间接死亡帮助”是瑞士普遍存在的现实,制定与此相关的规定将起到增加透明度的作用。某些人对该规定有可能提咦陨甭实牡P氖凳舨槐兀蛭悦扛鋈死此担龆ń崾约旱纳际峭虿坏靡阎伲腥硕蓟嵘髦稚鳌T谒绽枋烂磕?000死亡者中,以往通过死亡协助组织施以“安乐死”的毕竟是极少数,每年只有一两例。另外,为避免这一规定被滥用,规定还对申请“死亡帮助”的条件加以严格限制,只有完全符合各项规定者才能获得批准。

    市政府的决定公布后,瑞士舆论普遍反映积极。媒体称此决定是一项“先锋性举措”,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瑞士《每日导报》评论称,这一决定“不仅大胆,而且符合对个人生存决定权日益尊重的社会趋势”。对“安乐死”一向持否定态度的天主教会也表示,“虽然教会反对一切形式的鼓励自杀行为,但是从病人角度来看,他们在身处绝境并经过长时间慎重考虑后选择结束生命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媒体分析,苏黎世的这一决定可能会在瑞士其他城市和地区引起连锁反应,而“安乐死”的禁区迟早将会被进一步打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