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转移机制研究获进展
本报讯 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神经外科)博士沈宏经3年研究,发现了脑癌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标记。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对脑癌早期诊断、治疗、术后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沈博士选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1994年5月至2000年4月手术切除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83例,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经手术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按1993年WHO分级为Ⅲ-Ⅳ星形细胞瘤)20例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病理检测,采用鼠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CD44变异体(V6)单抗、层粘连蛋白(Laminin)单抗、上皮钙粘素E(E-Cad)单抗、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单抗、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单抗等6种免疫组化分子标记研究(对照脑组织10例)。
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脑癌转移与侵袭的分子标记:肿瘤发生脑转移的分子标记——CD44V6高表达(强阳性);脑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标记——LN、MMP2高表达;转移性腺癌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标记——PCNA高表达;脑转移性鳞癌与未分化癌的侵袭、转移的标记——E-Cad低表达、CD44V6高表达、TIMP1阴性;脑半球转移瘤比小脑转移瘤更有增殖力与侵袭性。当检测病人的肿瘤组织、脑脊液、外周血液发现侵袭标记阳性,可选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疗法;转移标记阳性时,可采用全身性的化疗,以防癌细胞扩散。
(陈茂梁 余宁宁) , 百拇医药
沈博士选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1994年5月至2000年4月手术切除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83例,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经手术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按1993年WHO分级为Ⅲ-Ⅳ星形细胞瘤)20例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病理检测,采用鼠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CD44变异体(V6)单抗、层粘连蛋白(Laminin)单抗、上皮钙粘素E(E-Cad)单抗、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单抗、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单抗等6种免疫组化分子标记研究(对照脑组织10例)。
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脑癌转移与侵袭的分子标记:肿瘤发生脑转移的分子标记——CD44V6高表达(强阳性);脑胶质瘤侵袭的分子标记——LN、MMP2高表达;转移性腺癌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标记——PCNA高表达;脑转移性鳞癌与未分化癌的侵袭、转移的标记——E-Cad低表达、CD44V6高表达、TIMP1阴性;脑半球转移瘤比小脑转移瘤更有增殖力与侵袭性。当检测病人的肿瘤组织、脑脊液、外周血液发现侵袭标记阳性,可选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疗法;转移标记阳性时,可采用全身性的化疗,以防癌细胞扩散。
(陈茂梁 余宁宁)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