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超声检查可预测移植静脉血栓形成
本报讯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双功能超声检查能有效预测缺血下肢手术后的移植静脉血栓形成。(J Vasc Surg 2001,33 ∶24)
下肢动脉转流术后移植静脉的长期通畅,是决定下肢缺血病人手术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静脉移植血管阻塞前常有狭窄,以前的研究表明,通过双功能超声检查能可靠地发现自身移植血管的狭窄。移植静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PSV比值,可预测移植静脉的狭窄,但没有确定预测转流血管血栓形成的双功能超声参数。
该前瞻性研究对165例下肢移植静脉进行了双功能超声检查,检查时间分别在术后1、2、3、4、6、9、12、18和24个月,以后每年一次。从1992年1 月到1999年11月间,共进行了1562例双功能超声血流速度检测。用Poisson回归法分析确定预测移植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
结果显示,手术后有32例转流血管发生血栓形成,其中23例是永久性的。对手术后症状未减轻、踝/肱比下降大于0.15或双功能超声检查移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75%的病人进行了二次补救手术,此组病人转流血管的1年、3年和5年通畅率分别为90%、86%和79%。
多变量分析显示,预测下肢转流血管血栓形成的参数包括:转流血管狭窄部位的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之比(Vr)、转流血管非狭窄部分的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MGV)。在没有流入/流出道狭窄的移植血管中,当Vr < 3.5,MGV≥50cm/s,每年静脉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2.9%。当Vr≥3.5,或MGV<50cm/s时,每年静脉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没有流入道、流出道或移植血管狭窄的病例,MGV与移植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无关。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双功能超声血流速度测定是预测移植静脉将发生血栓的有效方法。Vr≥3.5,同时 MGV<50cm/s是最佳预测指标。对于可纠正的移植静脉病变,如Vr≥3.5或MGV< 50cm/s合并流入道/流出道/移植静脉狭窄,即应手术修复。在没有流入道、流出道或移植静脉狭窄的病例,无论MGV如何,均可安全随访。
邓洪儒, 百拇医药
下肢动脉转流术后移植静脉的长期通畅,是决定下肢缺血病人手术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静脉移植血管阻塞前常有狭窄,以前的研究表明,通过双功能超声检查能可靠地发现自身移植血管的狭窄。移植静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PSV比值,可预测移植静脉的狭窄,但没有确定预测转流血管血栓形成的双功能超声参数。
该前瞻性研究对165例下肢移植静脉进行了双功能超声检查,检查时间分别在术后1、2、3、4、6、9、12、18和24个月,以后每年一次。从1992年1 月到1999年11月间,共进行了1562例双功能超声血流速度检测。用Poisson回归法分析确定预测移植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
结果显示,手术后有32例转流血管发生血栓形成,其中23例是永久性的。对手术后症状未减轻、踝/肱比下降大于0.15或双功能超声检查移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75%的病人进行了二次补救手术,此组病人转流血管的1年、3年和5年通畅率分别为90%、86%和79%。
多变量分析显示,预测下肢转流血管血栓形成的参数包括:转流血管狭窄部位的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之比(Vr)、转流血管非狭窄部分的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MGV)。在没有流入/流出道狭窄的移植血管中,当Vr < 3.5,MGV≥50cm/s,每年静脉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2.9%。当Vr≥3.5,或MGV<50cm/s时,每年静脉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没有流入道、流出道或移植血管狭窄的病例,MGV与移植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无关。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双功能超声血流速度测定是预测移植静脉将发生血栓的有效方法。Vr≥3.5,同时 MGV<50cm/s是最佳预测指标。对于可纠正的移植静脉病变,如Vr≥3.5或MGV< 50cm/s合并流入道/流出道/移植静脉狭窄,即应手术修复。在没有流入道、流出道或移植静脉狭窄的病例,无论MGV如何,均可安全随访。
邓洪儒,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