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动脉开口部冠脉病变采用支架治疗远期疗效好
本报讯 美国纽约Mount Sinai 医院心血管研究所的Tan等报告,非主动脉开口部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置入支架(无论是否同时行旋切)的远期疗效最好;而在置入支架之前行旋切术以减少分支闭塞的临床益处及成本/效益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1,54∶283)
Tan等人对192例非主动脉开口部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3组,旋切组(R组,94例),冠脉支架组(S组,39例)和旋切+冠脉支架组(R-S组,59例)。其中,R-S和S组糖尿病患者及静息心绞痛患者显著多于R组。
结果显示,三组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3组间无显著差异。尽管三组间相关血管大小和治疗前血管最小内径相似,但治疗后,S组(3.15±0.18 mm)和R-S组(3.21±0.16 mm)血管最小内径比R组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S组分支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30.7%),其中有15.4%需要介入治疗。在平均(9±4)个月的长期随访期间,R-S组(11.9%)和S组(15.4%)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术显著低于R组(28.9%,P=0.02)。
拓文, http://www.100md.com
Tan等人对192例非主动脉开口部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3组,旋切组(R组,94例),冠脉支架组(S组,39例)和旋切+冠脉支架组(R-S组,59例)。其中,R-S和S组糖尿病患者及静息心绞痛患者显著多于R组。
结果显示,三组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3组间无显著差异。尽管三组间相关血管大小和治疗前血管最小内径相似,但治疗后,S组(3.15±0.18 mm)和R-S组(3.21±0.16 mm)血管最小内径比R组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S组分支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30.7%),其中有15.4%需要介入治疗。在平均(9±4)个月的长期随访期间,R-S组(11.9%)和S组(15.4%)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术显著低于R组(28.9%,P=0.02)。
拓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