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急救医学 > 急诊
编号:159661
院内复苏新概念——急救医疗小组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4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本报讯 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于1990年提出了急救医疗小组(MET)的概念。目前MET已在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许多医院开展。最近,该院的Hillman系统回顾了MET产生的背景及起到的作用。

    重新定义院内复苏的原因

    心肺复苏术(CPR)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基础。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加强生命支持(ALS),用来处理导致心脏停搏和伴随心脏停搏的复杂情况。CPR是抢救院内外猝死的主要方法。

    研究表明,最近30年,院内CPR的总死亡率并没有明显改善。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当病人发生心脏停搏时,医护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CPR的实施,很少有人注意院内发生心脏停搏背后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心脏停搏不是突然或意外发生的。在一项研究中,Schien证明,停搏发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有84%的患者有可识别的病情恶化。而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很少突然死亡,因为在那里,随时都有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在场,早期恶化征兆可被发现。

    由此可以认为,经过严格复苏训练的医护人员不能在所有时候迅速识别心脏停搏,也不能迅速作出反应。(Resuscitation 2001,48 ∶105)

    另一个原因与医疗体系的等级制度有关。在传统体系里,问题被逐级向上传递。护士通常只记录病情变化,不允许对病情变化进行处理,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护士通常和低年资医师联系,而后者在学校内又没有接受过多少高级复苏培训。

    以上原因不但导致心脏停搏的发生和死亡,而且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

    有鉴于此,有必要将目前狭隘的CPR概念转移到全面的复苏定义和复苏目的上,将CPR定义为复苏的惟一类型是不适当的。

    创伤体系模式的启发

    现代创伤体系是复苏的很好榜样。在理想的创伤体系里,患者在现场迅速得到救助,并立即开始复苏,随后被运送到创伤中心。在那里,创伤急救人员24小时在场。依据标准,创伤抢救小组被召集到病人身边,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根据治疗方案和指南迅速开始系统复苏。

    对于非外伤住院病人,就没有这种类似体系。但原则是相同的:根据标准确定高危病人,启动急救系统,迅速开始系统复苏。抢救小组应接受系统高级复苏培训。需要时对这个系统的效率进行考评和调整。MET就是这种系统的一个例子。

    急救医疗小组

    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一位ICU护士,一天工作24小时。呼叫MET的标准可以从宽掌握。

    MET中至少有一人需接受过全面高级复苏培训,内容不仅包括CPR,还包括打通气道、人工呼吸、外周及中心静脉套管插入及胸腔插管。

    将来,应对所有住院患者提供全天候高级复苏服务。例如利用重症监护或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或利用医院内接受过急诊医学培训的医师为全院危重病人服务。

    新的复苏时代已来临,这个领域更加广阔,它包括急救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以及对有生命危险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快速复苏。

    李毅贤 李春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