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本草类 > 概述(文献研究)
编号:160472
本草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http://www.100md.com 中国本草工程
    一、古本草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古本草,版本多,种类繁,文字古奥,若不加整理、校勘、标点、注释、今译,下一代人难以看懂,这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发扬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医药古本草有些原本不存,其传本言近而意远,文字简练而意义深奥,经过辗转传抄翻刻,所发生的讹误、脱漏、增衍、错简……,比比皆是。

    现存古本草,好的本子已不多。多数古代著名的本草尚未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等整理。

    还有些古本草根本就没有断句,没有分篇、立题,前后错乱,引文张冠李戴,文字脱漏或讹误,直接影响古本草的质量。这些问题都需加以解决。

    我国古本草很多,《隋书经籍志》著录本草书名有百余种,唐代著述的本草也不少。但是今见存者,寥若晨星,绝大部分都亡佚了。我们要研究唐以前本草发展的概况,要了解古代本草文献的来龙去脉,目前就没有一本较完整的古本草可供参考,只有做好唐以前主要亡佚本草的辑复工作,才能提供研究方便。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有必要把唐以前亡佚本草辑复起来。为此,辑复古本草,也是整理古本草工作中的一部分。
, 百拇医药
    从书的版本质量来讲,古本草存在很多问题,也需要整理。关于书的版本质量,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作者方面;二是抄者和刊者方面,在作者方面所著的书,是篡辑,还是创造。在创造上,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程度如何?在篡辑上,其材料真伪如何?内容繁简如何(文辞是简练,还是沉芜)?书写字句有无讹错?

    在抄书者,由于校对不精,抄错又未改正,就会影响书的质量。唐代有抄书手,专门以抄书为职业。《唐·新修本草》在唐代是靠抄写传布的。

    宋代编《开宝本草》是用《唐·新修本草》为蓝本编篡的。当时搜罗到《唐本草》抄本,几乎没有一本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开宝本草》云:“朱字墨字,无本得同,旧注新注,其文相阙”(《证类》卷一,28页)。日本传抄卷子本《唐·新修本草》卷五戎盐条下陶弘景注文就脱去九十多字。说明抄的次数越多,校对不精,其错误就越多。在刊印方面,也是如此,致使有些古本草字句转失其真,这样就会降低古本草的质量。

, 百拇医药     清代卢文昭曾说:“所见九经小学本,南宋本已不如北宋本,明代锡山秦氏本又不如南宋本。今日翻刻秦氏本者更不及也。”因此翻刻校对不精,或任意删改,就会使原本失真。

    二、整理本草文献的基本方法

    (一)掌握资料

    在进行本草文献研究时,就要学会查阅资料和收集资料,以便掌握资料。

    1、查阅资料

    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历代文献,浩如烟海。从事本草文献研究必须掌握查找中医药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步骤。否则就会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茫无头绪,浪费时间和精力。初学的青年人,常对众多的中药文献,不知从何入手,或把某些大部头书的繁杂体例弄得眼花缭乱。原因是不明了各家本草或各种中药书籍的情况,也不知道如何查法。为此,必须学会查阅资料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查阅资料的方法,有下列数点:

    ①.从最早年代开始查,逐年查到近期,直到文献资料够用为止。

    ②.从近期的文献查到最早年代,查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为止。

    ③.使用文章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查找。根据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追踪查找。一般追溯十年,大致能满足要求。

    ④.利用书名索引(目录)、篇目(文题、题目)索引、期刊目录等。以便查出所需要的资料。研究某类题目,应按学科的分类系统来查文献资料。常用的索引、动植物名称索引、分子式索引、化学成分索引、药理作用索引及号码索引、方剂名索引、临床病症索引、针灸穴名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

    2、 收集资料

    收集本草资料,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在深度上,对每一个问题要收集到当前发展动态为止。在广度上,凡与本草有关的问题,都要收集。例如与本草有关的人物(古今药学家)、药物(古今用的药物)、本草书(古今本草的书)等。
, http://www.100md.com
    (二)整理方法

    掌握本草资料后,就要进行整理。一般是用传统的文献整理方法包括考据学、校勘学、目录学、版本学、辨伪、考古、训诂、辑佚等。同时本草内容涉及面广,举凡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历史、地理、生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都有联系。在整理时,要同各个学科之间相互配合。这样可以提高整理古本草的质量。所以整理古本草文献,并不是简单地“标标点点,改几个错字的问题”,而是要达到本草文献整理的目的。

    清·孙德谦《刘向 校雠学篡微》,归纲刘向、歆父子对汉成帝以前古书整理、校订,所取得经验有23点,兹转录如下:

    1、备众本 2、订脱误 3、删重复

    4、条篇目 5、定书名 6、谨编次

    7、析内外 8、待刊改 9、分部类

    10、辨异同 11、通学术 12、叙源流

    13、究得失 14、撮指意 15、撰序叙

    16、述疑似 17、准经义 18、征史实

    19、辟旧说 20、增佚文 21、考师承

    22、纪图卷 23、存别义

    为了能够更好地整理本草文献,有必要对我国本草书的产生、形式,以及古书目录、版本、校勘、考据、辑佚、注释、语译……,一系列问题,作进一步的了解。, http://www.100md.com(尚志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