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用医疗器械应慎用
新闻晨报报道 调查显示,眼下有80%的医疗器械已经拥有家庭版,平均每户家庭有两到三个家用医疗器械,户均消费1000元左右。
家庭医疗器械极速“走红”,但有消费者反映,不少问题也随之而出:高血压患者反被电子血压计测成低血压;耳背的患者戴上助听器反加剧听觉模糊……
由于对测量结果的不信任,一些被高价买来的医疗器械如今却成了家中摆设品。
洋相一:三个血压计,不知听谁的
高血压患者陈先生,家中有三个血压计,两个是上臂式血压计,另一个则是腕式的电子血压计。虽然三个监控设备都叫“智能电子”,可是测量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上臂式血压计的诊断结果为正常,一切良好,手腕式血压计竟然诊断为低血压。而另一个电子血压计则是常测常变,每次测量结果都不相同。再三尝试后,陈先生倒犯迷惑了。他一脸苦相地告诉记者,三个血压计,各出各的结果也不知听谁的好。而只要回到医院测量,他又“恢复”高血压了。
, 百拇医药
洋相二:速测体温计随意升温
最近,王女士到医药商店为宝宝买体温计。十几种电子体温计让汪女士看得眼花缭乱。最普通的就在百元左右,贵的则要几百元。而营业员则隆重推荐450元的速测型。小姐称,这个体温计1秒种就能量出体温,精确度在正负0.1度。没想到,这个上百元的体温计害得王女士虚惊一场。回家后,还没用,她就犯起了愁:说明书写得天花乱坠,电池也不知如何安装,好不容易让它启动,插进宝宝耳朵的体温计一下窜升至39度,王女士急送宝宝上医院,医院里使用的传统水银体温计最后诊断:37度,正常。王女士还是到商店花了2.4元买了一支既方便又管用的水银体温计。至今,王女士仍心有余悸。
企业透露:包装改良,价格随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厂方人员指出,厂家都热衷于电子版本医疗器械,是因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利润相当可观。据估算,一个400元的血压计,其中200元为制造成本,100元用于宣传。
, 百拇医药
据悉,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对药品进行定价,而对家庭医疗器械至今还没有统一的价格规定。价格都是厂家自己说了算。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厂家打着“电子”的旗号,不断增加功能,精美包装,以此提价。记者在某个医疗器械商店看到,仅电子血压计就有五、六个牌子,十几种型号,而传统的水银血压计、体温计则缩在柜台的一个角落里。
记者发现,水银的血压计在100元左右,而电子血压计的价格则在280至1280不等。不同档次血压计提供的功能各不相同:一个静音功能要加上几百元,具有测量值储存功能的,又增加一百元,而上千元的产品则是因为能够打印出测量结果。而一位柜台营业员说,其实还是传统的水银计最实惠,电子产品的许多功能一般人根本用不上。
误差不偶然,校正成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疗器械检验专家指出,一些家用电子产品的误差并非出于偶然。10%的患者因为身体条件等因素,根本不适合用电子血压计。
, http://www.100md.com
其实,每次测量误差也不是偶然,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性能标准,即至今还没有一个对谁家产品都适用的精确度。因此,目前仍由由企业自己制定。与此同时,电子血压计使用的是传感器,由人来校正零点,易产生偏差。
标准由企业说了算,校正也有困难。现在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经常会碰到消费者拿着需要校正的电子血压计、体温计要求校对,却总是无功而返。对此,工作人员非常无奈,消费者没有精确标准,要校对只能重新求助于企业。
家住浦东的赵女士向记者抱怨,她到厂家去校对了几次,血压计到了他们那里就恢复正常,而回家后又开始摇摆不定,令人纳闷。
医生提醒:“先进武器”要慎用
记者发现,尽管电子版本在家庭风靡,在医院仍旧难有立足之地。目前,上海市大多数医院一律使用水银血压计,医生们一致认为,电子版本只是“傻瓜机”,模拟了一个参数,较难做到。仁济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称,医生们都习惯用水银血压计,它以大气压为参数进行测量,而水银体温计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量体温。撇开了一切人为因素。一边听,一边看,准确率很高。
据悉,国外也没有出现非常准的电子血压计,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都做不到绝对精确。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家中的电子体温计和血压计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完全依赖。药监局流通处的何怀卿提醒消费者,现在的电子化医疗器械只是“保健”医疗器械,更不能替代医院,仅作参考。可以在状态最好的时候进行测量,作一个参考值,如果偏离过低,即表明有危险征兆,需上医院就诊。(实习记者 陈里予), http://www.100md.com(实习陈里予)
家庭医疗器械极速“走红”,但有消费者反映,不少问题也随之而出:高血压患者反被电子血压计测成低血压;耳背的患者戴上助听器反加剧听觉模糊……
由于对测量结果的不信任,一些被高价买来的医疗器械如今却成了家中摆设品。
洋相一:三个血压计,不知听谁的
高血压患者陈先生,家中有三个血压计,两个是上臂式血压计,另一个则是腕式的电子血压计。虽然三个监控设备都叫“智能电子”,可是测量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上臂式血压计的诊断结果为正常,一切良好,手腕式血压计竟然诊断为低血压。而另一个电子血压计则是常测常变,每次测量结果都不相同。再三尝试后,陈先生倒犯迷惑了。他一脸苦相地告诉记者,三个血压计,各出各的结果也不知听谁的好。而只要回到医院测量,他又“恢复”高血压了。
, 百拇医药
洋相二:速测体温计随意升温
最近,王女士到医药商店为宝宝买体温计。十几种电子体温计让汪女士看得眼花缭乱。最普通的就在百元左右,贵的则要几百元。而营业员则隆重推荐450元的速测型。小姐称,这个体温计1秒种就能量出体温,精确度在正负0.1度。没想到,这个上百元的体温计害得王女士虚惊一场。回家后,还没用,她就犯起了愁:说明书写得天花乱坠,电池也不知如何安装,好不容易让它启动,插进宝宝耳朵的体温计一下窜升至39度,王女士急送宝宝上医院,医院里使用的传统水银体温计最后诊断:37度,正常。王女士还是到商店花了2.4元买了一支既方便又管用的水银体温计。至今,王女士仍心有余悸。
企业透露:包装改良,价格随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厂方人员指出,厂家都热衷于电子版本医疗器械,是因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利润相当可观。据估算,一个400元的血压计,其中200元为制造成本,100元用于宣传。
, 百拇医药
据悉,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对药品进行定价,而对家庭医疗器械至今还没有统一的价格规定。价格都是厂家自己说了算。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少厂家打着“电子”的旗号,不断增加功能,精美包装,以此提价。记者在某个医疗器械商店看到,仅电子血压计就有五、六个牌子,十几种型号,而传统的水银血压计、体温计则缩在柜台的一个角落里。
记者发现,水银的血压计在100元左右,而电子血压计的价格则在280至1280不等。不同档次血压计提供的功能各不相同:一个静音功能要加上几百元,具有测量值储存功能的,又增加一百元,而上千元的产品则是因为能够打印出测量结果。而一位柜台营业员说,其实还是传统的水银计最实惠,电子产品的许多功能一般人根本用不上。
误差不偶然,校正成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疗器械检验专家指出,一些家用电子产品的误差并非出于偶然。10%的患者因为身体条件等因素,根本不适合用电子血压计。
, http://www.100md.com
其实,每次测量误差也不是偶然,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性能标准,即至今还没有一个对谁家产品都适用的精确度。因此,目前仍由由企业自己制定。与此同时,电子血压计使用的是传感器,由人来校正零点,易产生偏差。
标准由企业说了算,校正也有困难。现在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经常会碰到消费者拿着需要校正的电子血压计、体温计要求校对,却总是无功而返。对此,工作人员非常无奈,消费者没有精确标准,要校对只能重新求助于企业。
家住浦东的赵女士向记者抱怨,她到厂家去校对了几次,血压计到了他们那里就恢复正常,而回家后又开始摇摆不定,令人纳闷。
医生提醒:“先进武器”要慎用
记者发现,尽管电子版本在家庭风靡,在医院仍旧难有立足之地。目前,上海市大多数医院一律使用水银血压计,医生们一致认为,电子版本只是“傻瓜机”,模拟了一个参数,较难做到。仁济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称,医生们都习惯用水银血压计,它以大气压为参数进行测量,而水银体温计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量体温。撇开了一切人为因素。一边听,一边看,准确率很高。
据悉,国外也没有出现非常准的电子血压计,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都做不到绝对精确。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家中的电子体温计和血压计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完全依赖。药监局流通处的何怀卿提醒消费者,现在的电子化医疗器械只是“保健”医疗器械,更不能替代医院,仅作参考。可以在状态最好的时候进行测量,作一个参考值,如果偏离过低,即表明有危险征兆,需上医院就诊。(实习记者 陈里予), http://www.100md.com(实习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