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白芥子 |
白芥子 |
【药 名】:白芥子
【拼 音】:BAIJIEZI
【英文名】:White Mustard See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
【功 效】: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主 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性味归经】:辛,温。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 ③ 《本经逢原》:“辛,温,微毒。”入肺、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②《本草新编》:“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
, http://www.100md.com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药物配伍】:配莱菔子,利气消食、祛痰止咳;配甘遂,祛痰遂饮;配青皮,疏肝理气、通络止痛;配苏子,祛痰止咳。
【别 名】:辣菜子(《中药志》)
【处方名】:白芥子、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处方中写白芥子指炒白芥子,为净白芥子用文火炒至黄色入药者。生白芥子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多作外用。
【商品名】:白芥子:为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黄芥子:为植物芥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北芥子:又名真白芥子。为产于北方的白芥子。习以为佳。以上均以粒大、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 百拇医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拉丁名】:药材Semen Sinapis Albae原植物Brassica alba(L.)Boiss.
【炮制方法】: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考 证】:出自《唐本草》。
【生药材鉴定】: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0~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油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显微鉴定:种子横切面:表皮为1列粘液细胞,有粘液质纹理;下皮细胞2列,大小约相等;栅状细胞为1列高度约均等的厚壁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色素层细胞颓废,不含色素。内胚乳为1~2列类长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及胚根薄壁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粉末;深棕色。①种子皮栅状细胞淡黄色。断面观细胞1列,高度较均等,径向14~26 μm,切向7~17μm,外壁及侧壁中部以上薄,侧壁下部及内壁增厚;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稍延长,垂周壁平直或细波状弯曲,厚2~3μm。②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稍径向延长,遇水膨胀粘液质化,内切面壁由纤维素沉积形成径向棒状的纤维素柱隐约可见;表面观多角形或类多角形,脐状纤维素柱周围可见粘液质纹理。③种皮下皮细胞多皱缩,细胞界限不甚清楚。④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油滴及灰色颗粒物;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本品以粒大、饱满、色黄白者为佳。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化学成分】:白芥子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碱(Sina- pine)、芥子酶(Myrosin)、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 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p一Hydroxy-benzyl isothiocynate)(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Sina-pine bisulfate)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 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尚含4-羟基苯甲酰胆碱(4- hydroxybenzoyl-choline)及4-羟基苯甲胺(4-hydroxybenzylamine)。白芥子甙以芥子酶水解,生成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 (p-hydroxybenzyl isothiocyanate)、重硫酸芥子碱(sinapine bisulphate)及葡萄糖;芥子碱在碱性深液中进一步分解为芥子酸 (sinapic acid)和胆碱。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分解为对羟其苄醇(p-hydroxybenzylalcohol) 和硫代氰酸根。
【中药化学鉴定】:见芥子项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