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茎藤类 > 竹茹
编号:162937
竹茹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竹茹
竹茹

     【药 名】:竹茹

    【拼 音】:ZHURU

    【英文名】:Bamboo Shavings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

    【功 效】:清热,凉血,化痰,止吐,和胃,降逆,除烦。

    【主 治】: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胎动,惊癎。

    【性味归经】:甘,凉。①《别录》:“微寒。”②《药性论》:“甘。”③《纲目》:“甘,微寒,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苦,性凉。”⑤《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微寒,无毒。”入胆、胃、膀胱、脾、肺、心经①《本草经疏》:“入足阳明胃经。”②《药品化义》:“入胆、胃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膀胱、脾经。”④《本草求真》:”入肺、胃。”⑤《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 百拇医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熬膏贴。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忌用。”

    【药物配伍】: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6、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 百拇医药
    【别 名】:竹皮(《金匮要略》)、青竹茹(《本草经集注》)、淡竹皮茹(《别录》)、淡竹茹(《食疗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药》)。原植物淡竹(《本草图经》)又名:水竹(《纲目》)、甘竹(《群芳谱》)、金竹花(《植物名汇》)、光苦竹、钓鱼竹、白夹竹、如金竹、杜圆竹、斑真竹、荆竹、罗汉竹

    【处方名】:竹茹、鲜竹茹、姜竹茹处方中写竹茹指生竹茹,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入药者,长于清肺化痰。鲜竹茹为竹茹鲜品入工绪言。长于清热化痰。姜竹茹为竹茹用姜汁拌匀后再炒至黄色者。长于化痰止呕。

    【商品名】:竹茹,淡竹茹。以丝细均匀、干燥、色绿、质柔软、有弹性者为佳。

    【药用部位】:为丝状条片,长短不等,卷曲扭缩作螺旋形,外表黄绿色或淡黄白色,粗糙。质柔韧,有弹性。气清香,味淡。以色黄绿、丝均匀、细软者为佳。据文献记载,除上述淡竹茹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茹、慈竹茹等,各详专条。
, 百拇医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长江流域。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砍取茎秆,刮去外层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晾干。

    【拉丁名】:药材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m 原植物Phyllostachys nigra(Lodd.)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炮制方法】:1、净制:除去杂质。2、切制:除去杂质切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箩,收集粗粉。3、姜汁炒: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之不理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斤竹茹用生姜3两。4、姜汁焙: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闷,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竹茹100公斤,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5、炒制:先将锅烧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竹茹翻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竹茹10公斤,用麦麸2公斤。6、砂制:取竹茹抖去灰渣,加飞朱砂细粉1%兑水适量搅匀后,喷晒竹茹,至染成均匀红色,晒干。

    【考 证】:出自《本草经集注》(《中药大辞典》)、《别录》(《中华药海》)。《本草图经》:“堇竹、淡竹、苦竹,《本经》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竹之类甚多,而入药者惟此三种,人多不能尽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南人以烧竹沥者,医家只用此一品,与《竹谱》所说,大同而小异也。”

    【中药化学成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尚含涩味质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