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编号:164326
蝮蛇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蝮蛇

    【拼 音】:FUSHE

    【来 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功 效】:祛风,攻毒。

    【主 治】:治麻风,癞疾,皮肤顽痹,瘰疬,痔疾。

    【性味归经】:甘,温,有毒。①《本草拾遣》: “有小毒。”②《纲目》: “甘,温,有毒。” ③《本经逢原》: “大热,有毒。”入脾、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酒浸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浸油、酒债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别 名】:虺(《诗经》)、反鼻(《经典释文》)、土虺蛇(《普济方》)、反鼻蛇(《纲目》)、碧飞(《湖州府志》)、方胜板、土锦、灰地匾(《纲目拾遗》)、草上飞(薛德育《系统动物学》)、七寸子、土公蛇、狗屙蝮、烂肚蝮(《生物学通报》3:4,1958)、土球子(《东北动物药》)、地扁蛇(《中国药学大辞典》)

    【药用部位】:本动物的皮(蝮蛇皮)、骨(蝮蛇骨)、胆(蝮蛇胆)、脂肪(蝮蛇脂)、蜕皮(蝮蛇蜕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北部和中部均有分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夏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烘干。

    【拉丁名】: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炮制方法】:蝮蛇霜:取蝮蛇煅烧存性,研成粉末。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 ①陶弘景:“蝮蛇,黄黑色,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不异于蚖,中人不即疗,多死。蛇类甚众,惟此二种及青蝰为猛,疗之并别有方。”②《唐本草》: “蝮蛇作地色,鼻反,口又长,身短,头属相似,大毒。一名蚖蛇,无二种也。山南汉、沔间有之。”

    【中药化学成分】:从螟蛇蛇毒中已分离提纯以下成分:出血因子HR-1及 HR-2,蛋白酶 b,一种缓激肤释放酶及两种缓激肚破坏酶和强化因子 E(PotentiaLor E)。HR-l可能是它的主要毒素,含12%中性糖,等电点4.70,是一种酸性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85000。 HB-2已高度纯化,但与蛋白酶 b分不开,也是糖蛋白,分子量95000。蛋白酶 b是一种肽键内断酶,含2克原子 Cd/mol;去 Ca后,分子构型变化,丧失蛋白酶活性;反应不可逆。强化因子E是11 肽,其一级结构已经化学合成证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