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乌梢蛇
编号:164708
乌梢蛇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乌梢蛇
乌梢蛇

     【药 名】:乌梢蛇

    【拼 音】:WUSHE

    【英文名】:Garter Snake

    【来 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功 效】:祛风,通络,定惊。

    【主 治】: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半身不遂,风疹疥癣,麻风,惊痫,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性味归经】:甘,咸,平。①《药性论》:“味甘,平,有小毒。”②《开宝本草》:“无毒。”③《玉楸药解》:“味咸,气平。”《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钱;酒浸或焙干研末为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 http://www.100md.com
    【用药忌宜】:血虚生风者忌用。《本经逢原》:“忌犯铁器。”

    【药物配伍】:1、配白花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刚柔相济,对风寒湿痹,惊痫抽搐等症均有效。 2、配防风,对风寒湿痹最为有效。3、配天麻,祛风定惊并见,且力更甚,可用于惊风,头风,风痫等症。

    【别 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浙江中药手册》)、剑脊蛇(《中药志》)、黑乌梢、三棱子(《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乌蛇、乌梢蛇、乌蛇肉、炙乌蛇等处方中写乌蛇、乌梢蛇指乌蛇肉。为乌蛇去头后,用黄酒拌匀闷透,除去皮骨,晒干入药者。炙乌蛇为乌蛇砍去头,用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入药者。

, 百拇医药     【商品名】:乌蛇、乌梢蛇。以头尾齐全、外皮黑褐色、内里黄白色、脊部有棱、蛇体坚实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药材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拉丁名】:药材Zaocys原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炮制方法】:炙乌蛇:将乌蛇砍去头,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乌蛇肉:乌蛇砍去头,用黄酒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晒于。(每乌蛇100 斤,用黄酒20~25斤)

    【考 证】:出自《药性论》。①《开宝本草》:“乌蛇,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亦如其类。生商洛山。”②《本草图经》:“乌蛇,今蕲州、黄州山中有之。多在芦丛中嗅其花气,亦乘南风而吸,最难采捕,多于芦枝上得之,至枯死而眼不陷,称之重三分至一两者为上,粗大者转重,力弥减也。”③《本草行义》:“乌蛇,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④《纲目》:“乌蛇有二种,一种剑脊细尾者为上;一种长大,无剑脊而尾梢粗者,名风梢蛇,亦可治风,而力不及。”
, 百拇医药
    【生药材鉴定】: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龟头,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黄色或淡棕色。①角质鳞片具折光性,表面隐约可见细粒状物,并具纵向条纹,平直或微弯曲,有的表面具极细密的平行纹理。②表皮表面可见棕色或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连成网状、分枝状或聚集成团。③横纹肌纤维侧面观多呈条块状,较挺直,边缘平整,横纹细密,平直或微波状,有的不清晰。④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骨陷窝长梭形,大多同方向排列,骨小管密而稍粗。

    【中药化学成分】:含骨胶原(collagen)、蛋白质、脂肪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