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65140
恐慌,“世贸”崩塌的严重后遗症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4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近年来全球发生的恐怖性爆炸事件中,60%都是针对美国人的,恐怖活动己成为美国人的心头大患,以至有人在“世贸”被袭后评论说,这只是高潮,“恐怖”还远远没有结束!

    “世贸”崩塌下众生相

    现场目击一:

    11日清晨,纽约风和日丽,在世贸大厦上班的周先生到楼下去取款,只听到一声沉闷的巨响,大楼剧烈晃动起来……他怎么也不相信纽约的第一标志会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受如此重创,两座固若金汤的钢铁大厦,就这样轻易地从他视线中消失了。

    事发之初,许多人都认为是一般的事故而已。然而四处飞溅的瓦砾、碎玻璃、奔走逃难的人群和崩塌的大楼,使人们的思绪和视线不得不回到这个残酷的现实中来。


, 百拇医药     点评: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们首先出现的心理反应就是不知所措,惊叫,否认事件的发生。“否认”是人们面临挫折、灾难、死亡等应激事件时最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将已经存在或发生的事实,从心理上加以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和焦虑感。“否认”也是人类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由于它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的存在,只能使我们否定了对这些问题的注意力而已。用躲避问题代替面对问题,实际上妨碍了人对问题的适应性,因而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现场目击二:

    飞机撞击1号楼后,保安立即通知和组织人员井然有序地疏散,每个人得到一个口罩、一条湿毛巾和两瓶矿泉水,所有人都听从指挥,按顺序步行下楼。虽然救生楼梯很窄,两个大人勉强通过,但是逃生的人们还是自动排成了一行往下走去,留下通道让消防队员迎头而上,逃生的人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和搀扶看。

, http://www.100md.com     点评:突发性灾难降临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镇定,进行自救和互救,才能使更多的人得以逃生。如果现场发生骚乱,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逃命,不顾他人,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比如踩伤、压死、堵塞救生楼梯等,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次灾难中死亡人数比预计的要少得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灾难面前人们表现出良好的公民素质,出色的组织疏散能力和消防措施。联想到发生在我国洛阳东都商厦和新疆克拉玛依的两场大火,如果当时能够临危不乱地组织人员疏散,也许不至于死伤那么多人。

    现场目击三:

    事发时,《中国日报》北美发行公司总经理孙玲玲正在“世贸”33楼办公。她保住了性命,但公司的所有资料都随大楼倒塌而丢失了。当记者与她取得联系时,她说:“我太累了,我不再看美国有线新闻网,也不看任何电视新闻,我不忍心看,我不忍心看……”

    点评:人在遇到危险或挑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强和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心率和呼吸加快,心跳增强,肝糖原释放,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血液向脑部和肌肉转移,使机体处于逃跑应激的备战状态,呈现出典型的“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
, http://www.100md.com
    脱离险境后,机体会逐渐从“应战”转入“松懈”状态,但由于体内储备能量被透支,机体会倍感软弱无力,转入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和行为束缚的反应过程。这时机体对正常刺激的反应能力差,有意回避当时的应激情境,包括电视、报纸对事件的报道等,个体的活动范围也会变窄。

    现场目击四:

    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电视上确认流亡在阿富汗的沙特富翁本·拉登为“9·11事件”的头号嫌犯后,美国各地骚扰、袭击、恐吓阿拉伯裔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的犯罪活动剧增,一些狂徒焚烧、捣毁清真寺和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点评:社会心理学认为,挫折引起侵犯感,攻击是挫折行为反应的一种形式。攻击行为可能由于不能直接施加在报复对象身上,而转向其他替代物,即采取所谓找“替罪羊”的形式来发泄心中的仇恨,就像有的人在单位挨了批评余怒未消,回家将气撒在老婆孩子身上一样,美国人暂时抓不到拉登,就把怒气发泄在无辜的阿拉伯裔和伊斯兰教徒身上,这是一种不理智的冲动行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 百拇医药
    “世贸”崩塌,小心心理也“崩塌”

    “9·11事件”之后,大量的图片、图像、声音、文字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以爆炸发生地为中心,几分钟之内就在全球一层一层地扩散开来。体验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恐怖情境的人们变得惊恐不安,丧魂落魄,成为继发受害者。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美国人不禁要问:灾难还会继续吗?会不会有一天降临到我们的头上?

    这样的恐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心理学认为,人会对应激事件出现“惊吓——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这样一个典型的心理反应过程,这是人对生活突发事件的正常应对反应。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和“侵入”这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侵入”是应激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再现,包括出现有关应激事件的梦、反复的自发印象或由其他事件派生出的吃惊反应,“不断修正”是机体动员应对机制的过程,如应对成功,人就能进入“结束”时相,心理得到平复,否则就将转入病态。
, 百拇医药
    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后,人通常在一周内会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表现为精神委靡,反应迟缓,对以往爱好失去兴趣,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错乱,症状与事件联系密切。也有部分人在事件发生数周或数月后发病,称为延迟性应激反应,如果得不到心理医生的帮助,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这些急性应激反应如不能及时消除,就会转化为病理性应激反应,如果此时仍不向专科医生求救,则最终会使机体的生理适应能源耗尽,诱发各种心身疾病。

    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果及时向受害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精神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发生。以下几方面可为受害者提供精神帮助:

    1.受害者多和亲人、朋友、同事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多同那些关心你的人待在一起,他们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2.多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报纸、电视上的恐怖场面,对孩子要多加关心、鼓励和安慰,告诉他们有父母保护他们的安全,使他们产生安全感,才能减少幼小心灵的创伤。这点在美国许多媒介已作为被袭后的重点来宣传。

    3.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向受害者及时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

    4.出现病理性应激反应时,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获得专业性的心理治疗;对精神障碍较重的患者应转到精神科诊治,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