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个性用药 > 儿童用药
编号:172030
小儿用药四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48期
     药物与糖同吃

    大多数口服药物都比较难于下咽,总有那么一点怪味,因此,人们服药后总喜欢用糖来矫其味,小儿服药更是如此。但是,你可曾知道,药同糖一起吃是会影响疗效的。

    中医认为“甘能壅中”,这就是说吃甜食过多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导致腹泻腹胀,特别是湿热的病人应尽量少吃甜食。现代医学也认为,在内服龙胆酊、健胃散、龙胆大黄合剂等苦味健胃药期间,不能吃糖和甜食,因为苦味健胃药能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如果在药里放很多糖,完全掩盖了苦味,结果失去了健胃之效。此外,服药时吃糖,有时还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容小翔)

    强捏鼻子灌药

    孩子生了病,就应吃药。给孩子吃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因为孩子不懂事,不肯吃,害怕吃药。于是一些父母就捏着孩子的鼻子,迫使孩子张口,硬往嘴里灌,弄得孩子大哭。
, 百拇医药
    这种捏着鼻子硬灌的服药方法很不好,一是好不容易灌下去,又会在哭叫时吐出来,孩子受罪,大人着急;二是灌不好还会出危险甚至造成死亡事故。因为人的咽部下端有两条通道,一条通胃肠的叫食管,一条是通往肺部的叫气管。在气管上面开口处,有一块“会厌软骨”,当进食吞咽时,会厌软骨便会关闭,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如果在孩子哭闹时灌药会导致会厌软骨运动失调,药物就易进入气管,轻则咳呛或引起支气管、肺部的炎症,重则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因此,为了孩子的安全,千万不可捏着孩子的鼻子灌药。

    打针比吃药效果好

    口服用药是最常用的途径,安全、方便和经济是其三大优点。常用口服药的剂型有药水、中药汤剂、药片、胶囊等。药物口服后,少数在胃部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全身各部位的大多数疾病都可用口服途径治疗。

    注射给药,俗称“打针”,包括皮下、皮内、肌肉和静脉注射几种方式,药物到达血液的速度以静脉注射最快,肌肉注射次之。肌肉注射有一定痛苦,同时对药物制作、注射技术操作及消毒措施要求比较高,否则易发生局部感染、坏死和损伤局部神经而发生肢体瘫痪。故可以说“打针”不如吃药安全。
, http://www.100md.com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和痢疾,采用口服药治疗效果好。止咳、化痰药也都以口服为主。小儿肌肉不发达,臀部小,不合作,打针时技术稍有差错即可造成不良后果。故打针应具有针对性,只有在口服药难以控制病情如重型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才应打针。

    给小儿打针后用手按摩

    在儿科门诊的注射室里,经常看见孩子在肌肉或静脉注射后,针头刚拔出,有些家长便用手不断按摩注射部位,希望减轻孩子的疼痛。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害无益。

    大家知道,平常手指上沾有不少肉眼看不见的病菌,用手抚摸针眼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尚未闭合的针眼进入皮下组织或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的感染、发炎,严重时可并发菌血症、败血症。另外,当针刺破皮肤或血管时,人体有一种物质能自动将血管破裂处的血液聚集成血块,阻止其自然出血。如果不断地用手按摩,血块便不容易凝集,这样反而会加重皮下出血,以致出现一大块瘀血,俗称“乌青块”。正确的做法是:在针头拔出后,用一个消毒的干棉球在局部轻轻压迫三五分钟,待针孔处不再出血即可。,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手册 > 中成药 > 儿科用药